回到頂端
|||

疫情失控!醫曝「不用把自己關到發瘋」生活3大指引:這些場所別去

eNews新聞網/陳彩梅 2022.04.25 11:19

全台疫情持續延燒,本土確診病例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對此,北市聯合醫院醫師姜冠宇在臉書發文,點出職場、日常生活和篩檢方面的3大指引,包括在職場應該要保持衛生習慣和實行高峰期的管理,日常生活中則不用為了疫情而把自己關到發瘋,但建議盡量不要到複雜場所,同時盡快施打3劑疫苗,也無需搶購或囤積物資。

新聞圖片

▲ 姜冠宇指出,疫情的轉折點可能要到了,但民眾無需恐慌。(圖 / 翻攝自 姜冠宇醫師 / 臉書

姜冠宇強調,「轉折點可能要到了,但也別慌」。他解釋,現在開啟大量居家隔離,又在疫情高峰前夕發生幼童死亡案例,民眾恐慌是必然,但「無論病毒如何變異,應對原則都不會改變」。他提醒,「職場保持衛生習慣」很重要,第一線工作者,包括醫療、警消、超商、銀行業務員等,都需要勤洗手與堅持戴口罩。目前需不需要搶購N95口罩,則是依照個人職場需求,但若認為N95的密合度太高、吸不到氣、不舒適,建議使用普通口罩,「戴好戴滿一整天」,以防止途中一直拿下來,進而增加觸摸機會。

另外,民眾也應該注重「職場互動在高峰期的管理」,畢竟台灣現階段是在「減災」,而非「真共存」,還不會完全放任,所以仍需要積極應對社區感染不斷入侵職場的風險。除了盡量線上開會之外,也要減少人員跨部門調派、減少人員共餐機會、在茶水間實施適度管理,才能降低職場傳染複雜性。此外,最好有AB team輪流支援備案,才能避免部門人力匡列時當機。

新聞圖片

▲ 姜冠宇點出職場、日常生活和篩檢方面的3大指引。(示意圖 / 翻攝自 Unsplash

針對日常生活,姜冠宇建議「場所應有所選擇」,民眾不用為了疫情而把自己關到發瘋,但盡量避免頻繁進出複雜場所,像是夜店、陪侍場所等會更好。如果是日常需要,像是健身館運動、菜市場,請堅持戴好口罩。姜冠宇也呼籲,「請確保自己打好三劑」,以確保在不幸感染時,降低重症風險,同時減少病毒複製、縮短你的病程,在整體族群可以降低傳播幅度。

姜冠宇指出,「請不要囤物」,因為未來隔離天數只會縮短、不會增長,加上現在有外送平台,還有敬業的社區藥師配送藥物,所以應該要好好利用這些資源。最後,「有孩子的家庭,尤其是還沒與無法打疫苗的孩子,是開啟居家隔離時的重大挑戰」,因為小孩無法精確表達症狀,而他們的症狀也難以居家監測,若發現小孩高燒超過38度一天以上、抽蓄等過度嚴重狀況,就要積極聯繫,並且在政府建立暢通聯繫管道作業之前,務必聽從兒科醫師的指示。

關於篩檢方面,姜冠宇表示,由於疫苗在各年齡層的覆蓋率上有所差異,所以台灣的疫情不太容易像香港高死亡率發展,反而比較有可能像是紐西蘭。需要注意的是,會跟香港有很類似的就是,疫情大爆發後,大多數案例不是PCR實驗室診斷的,因為染疫速度仍是PCR量能追不上,也就是未來會變成自己快篩連篩兩次,就直接算確診,兩次也幾乎無偽陽性的可能,定序也已經不是這麼重要了。最後,姜冠宇聲明,防疫不是信仰,是科學,也是公德心,若民眾有任何有疑慮,大家就一起想辦法配合,「扭曲事實與人身攻擊沒有幫助,多做友善開放的討論才是正途」。

熱門關鍵字:

生活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