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9歲林先生幾年前在澳洲打工度假期間,因腳趾關節腫痛,後又持續疲憊、高燒不退,在女友堅持之下送醫,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如今已在骨髓配對成功下狀況穩定。醫師提醒,若出現無碰撞卻常有瘀青、月經量大增或過久、牙齦出血不止、發燒感冒遲未痊癒等症狀,當心是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發作快、病情凶猛嚴重,逾半數都在60歲以上,治療相對困難;且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每年新增約850位患者。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症狀不具特異性,卻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有生命危險。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症狀、致病關鍵
- 臉色蒼白疲倦
- 不明原因發燒
- 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
- 骨骼疼痛
周文堅表示,民眾若出現以上4大症狀,應儘速尋求醫療,雖然大部分的情況是良性疾病,但是血液癌症也是鑑別診斷之一。一旦確診,應把握治療黃金期積極治療。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侯信安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致病因素,是因患者骨髓內未成熟的芽細胞大量增生,遍布在血液及骨髓中,同時取代正常血球,可能導致這些現象:
- 紅血球不足:會導致臉色蒼白、氣喘如牛。
- 白血球不足:易感染發燒。
- 異常血球大量增生於骨髓:會造成骨髓膨脹、關節疼痛。
- 血小板不足:凝血功能變差,患者可能有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是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患者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是經期拉長。
臨床觀察,部分患者因長時間發燒、疲倦,以為感冒遲遲未癒;也有患者牙齦持續出血,以為罹患牙周病,找牙醫檢查,牙口卻很健康;或出現血尿以為是結石。侯信安表示,上述患者通常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異常,再進一步進行骨髓檢查而確診。
新藥突破半年化療存活期,病患耐受性更高
侯信安指出,因病情惡化快速,若是延遲就醫,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少數患者可能因此一送醫就住進重症加護病房。所幸可透過感染控制,同時進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以控制病情。因此及早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可降低疾病對身體的衝擊。
很多人一聽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就聯想到致命血癌,與過去治療效果不理想有關。侯信安說,過去治療武器僅有化學治療與幹細胞移植,病患存活狀況並不理想。尤其年長者或有共病症的體弱病患,難以承受標準化療,存活期不到半年。
近幾年已有多款創新標靶藥物登台,針對部分不同基因變異有相對應藥物,可延長存活期,並提升治癒機會。對年長或共病患者療效好、副作用少、耐受性高,存活期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年輕患者透過精準治療,可強化治療深度,讓骨髓移植效果更佳,大幅提昇痊癒機會。侯信安也鼓勵大眾,若有能力可積極參與骨髓捐贈,勇於救人、幫助他人延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