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器官捐贈者現在也能做到「死留全屍」的觀念了!臺北醫學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與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首度合作,舉辦第一場創新體驗工作坊,透過醫療3D列印器官,填補器捐者的臟器,讓器捐者及家屬們可以保留完整的大體,心靈也能進一步得到撫慰。
受傳統觀念束縛 台灣器官捐贈率低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臺灣器官捐贈率遠低於西方各國,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等待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逾萬人,但實際接受器官組織移植人數尚未達到170人,比例低於2%,歷年年度結算統計下來,也僅有近10%的病患成功等到器官移植;然而仍有許多器官衰竭患者仍苦苦等待,只希望爭得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腎臟器官需求最多 僅200多例能獲移植
雙和醫院器官勸募小組負責人神經外科陸惠宗醫師表示,目前國人需求最高的器官為「腎臟」,平均每年約有8千名患者有腎臟移植的需求,但真正能等到並接受器官移植者每年僅200多例,多數患者只能持續依賴洗腎等下去,除了對健保財務是個沈重的負擔,也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
3D列印技術 擬真還原器官型態
器捐者取出器官後,大體縫合時會因為體內空腔而凹陷變形影響外觀,陸惠宗醫師指出,透過3D列印的技術可以擬真還原器官型態,再填入大體縫補,讓器捐者的外觀不受影響,運用科技填補器捐者的遺憾,並緩和家屬的疑慮及擔心,進而提高民眾器捐的意願。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