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小林村 士林官邸 流星雨

強迫症其實是心理防衛!醫:單身者「這原因」更易患病

優活健康資訊網/記者 馮逸華 2022.03.28 15:46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你曾經聽過有人向你抱怨如此困擾嗎:「常覺得手髒,每次上廁所或是摸過髒東西後去洗手,雖然用肥皂洗了好幾次,但總是覺得沒洗乾淨,心裡還是覺得髒,每次洗手都要花上幾10分鐘,甚至洗到雙手都破皮;也常感覺嘴巴裡髒,每次刷牙都要刷10幾分鐘;一進洗手間得待上將近1小時才能出來,一整天幾乎什麼事都不能做,真的很痛苦。」若出現這種莫名其妙的衝動想法與重複行為,很可能就是罹患「強迫性精神官能症」(俗稱強迫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任李政勳解釋,強迫症是一種以思考及行為表現障礙為主的輕型精神疾病,主觀上病患會不斷重覆或反芻一些自我感覺不恰當、不想要的意念、衝動和行為而深受其苦,且會努力用各種方式來阻止它,甚至荒謬到跟自我無法協調。因此罹患此症的人會極為困擾,甚且進而產生焦慮或憂鬱症狀。

延伸閱讀:
太過追求完美、頻憂災害發生⋯醫:恐也是強迫症患者

強迫症其實常見你我身邊
強迫症並非罕見疾病,李政勳表示,根據統計,全球人口中約有2~3%一生中可能罹患此一疾病,在常見精神疾病診斷中,除了前3名分別是畏懼症、和物質濫用有關的疾病、憂鬱症,第4常見就是強迫症。發病平均年齡是20歲,3分之2的患者在25歲以前出現症狀,35歲以後才發病的只佔15%;單身者患此病的機率比有結婚的人高,這可能是肇因於有這種毛病的人較難維持穩定的親密關係。

為什麼會得強迫症呢?李政勳指出,真正的原因無法確知,但目前唯一可確定的是,強迫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同樣,都有多元病因,須有許多綜合因素累積到相當的程度才會造成一個人發病。可能使疾病形成的因素例如:

  • 遺傳因素
  • 腦傷害
  • 腦功能異常
  • 童年早期的成長經驗
  • 成長過程中發展出來的人格特質
  • 現實生活裡的心理壓力

在遺傳因素方面,由家屬疾病史的研究發現,強迫症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姊妹也罹病的比率是5%左右;而患者的家屬中也有30~40%的人患有各種類型的精神疾病。另外有腦生理學家研究發現大腦某部份病變可導致強迫症狀;而20%的強迫症患者曾有腦傷的病史。

強迫症受「肛慾期」階段發展影響
至於心理學方面的病因,理論認為這些患者在前面所提到的人格發展「肛慾期」階段,曾遭遇到重大的挫折,例如因為控制不好大小便而老是挨父母責罵,或是父母太早訓練他自己控制排便而形成了心理壓力,結果形成了所謂「肛慾期性格」,這樣的人常會關心髒與不髒的問題,也非常重視自我的控制,最怕失去自我克制的能力。

這種性格也可說是人格中道德禮教的監督力量過強,對個人思想、感情與行為的善惡批判得極為苛刻,當個人與生俱來的許多慾望受到此種監督力量過於嚴苛的攻擊時,便很容易形成內在的矛盾不安。為了消除這些矛盾不安的情緒壓力,患者必須使用轉移、抵消、反向作用等心理防衛機轉,藉以對抗這些不被接受的慾望和衝動,也正因為心理防衛機轉的過度使用,使患者出現了強迫症狀。

李政勳表示,強迫症需要多層面綜合的治療,醫學上已有既能幫助緩解強迫症狀,又兼具對抗憂鬱作用的藥物。而心理治療可幫助病患建立正確認知,讓心裡壓抑的情緒得到適當宣洩,幫病患建立「病識感」,再配合行為治療法,教導病患當強迫思考或衝動來襲時可以應用來使之停止,合併肌肉放鬆的練習,降低其焦慮。

強迫性治療逾2成患者恐惡化
必須注意的是,強迫症的療程通常相當頑強,無法看到立竿見影的成效。經過治療之後,約有20~30%的患者有顯著改善;40~50%的人獲得中等程度的改善;而有20~40%的人就比較悲觀,病情不變或甚至更形惡化。

李政勳提醒,一般來說,兒童或青少年就發病,對強迫思考和行為屈服的人,有憂鬱症狀的人,症狀嚴重到必需住院的人病情的恢復就比較不樂觀;至於成年期才發病,發病前有較好的社會適應與學業事業成就的人,發病時有明顯生活壓力的人治療的效果則較為樂觀。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