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後疫情時代的華人心理學:未來十年的展望 「第十二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公開徵求論文摘要

中央社/ 2022.03.16 16:08

後疫情時代的華人心理學:未來十年的展望 「第十二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公開徵求論文摘要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316 16:08:44)「第十二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即將於2022年7月13〜15日在中央研究院隆重登場。本屆研討會是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台灣心理學會、台灣工商心理學會和華人本土心理學基金會聯合協辦。三天的議程中,重量級的演講人,包括: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終身特聘教授鄭伯壎、香港中文大學卓敏心理學講座教授及香港亞太研究所聯席所長張妙清、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羅勁、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特聘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陳學志、英國里茲大學組織心理學教授吳佳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市場行銷學系教授彭泗清、新加坡LKCMedicine和南洋理工大學合聘心理學教授Dr. SH Annabel Chen等。可以預期的是,這將是全球華人心理學家精采的學術饗宴,值得期待!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指出,「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的起源,是從1917年北京大學在蔡元培校長支持下,由陳大齊先生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算起,心理學在華人社會立足生根已經超過一個世紀。期間歷經政治動盪、內憂外患、社會結構變遷,心理學在華人社會的發展,一直是擺盪在依附西方主流心理學理論觀點與建立自己研究主體性之間,試圖尋找出自己的最佳出路。建基於西方現代科學的心理學,其研究典範、理論觀點和具體研究方法等自建立之初就呈現出濃厚的個人主義色彩,這與華人社會重視關係主義及強調情境脈絡的思維風格明顯不同。當代心理學的多元典範發展趨向,歐美心理學者的理論貢獻與研究觀點,顯然已經不再能滿足非歐美地區學者對於追求更完整心理學知識的需求。對不同國家和地區之文化特性的重視與借鑒,尤其是發揮東方學者的智慧,將浸潤於東方文化背景之民眾的心理與行為融入心理學知識體系,更是健全發展全人類心理學知識應有的反思之道。有鑒於此,並為了促進世界各地區華人心理學家的交流與聯繫,搭建推動華人心理學發展的重要學術平臺,發展和推廣華人本土化心理學研究工作,提升華人心理學家所建構理論知識的影響力,在楊國樞院士倡議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於1995年舉辦了首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此後,此一會議陸續在臺灣、香港、中國大陸三地輪流舉行,已成功舉辦了十一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不僅在華人心理學界樹立了良好聲望,更在國際心理學界產生了實質的影響與貢獻。

「第十二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雖遇上新冠疫情期間,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仍不畏艱難、逆風向前,誠摯邀請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心理學學術與實務工作者,和致力於華人心理學研究的國外學者熱情參與此次盛會!

會議時間與地點

日期:2022/7/13〜15

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線上雙軌進行

官網:https://www.12thcpc.org/

投稿:https://www.12thcpc.org/submit

投稿截止:2022/3/31

報名:https://www.12thcpc.org/fee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