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年紀大就會「失智」?專家:控制三高就能降低發生率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2.03.13 10:49

前資深氣象主播李富城今年已經 86 歲,時常在 Youtube 頻道分享每日天氣狀況,但他透露自己隨著年紀增長,感覺自己有「輕微失智」,努力透過日常生活中緩減症狀,並恢復正常生活。

只是年紀大發生失智機率有多高?神經內科醫師坦言:「失智症跟年紀非常相關,80-90歲時盛行率急速往上升,對於失智症治療希望延長患者在輕度的階段,讓患者仍有自主性、還有生活品質。」

台灣失智症人口將持續攀升

隨著台灣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大腦退化疾病是相當重要的議題,必須正視台灣失智症人口將持續攀升,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過去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且有每 5 歲盛行率倍增之趨勢:

  • 65-69 歲:3.40%
  • 70-74 歲: 3.46%
  • 75-79 歲:7.19%
  • 80-84 歲:13.03%
  • 85-89 歲:21.92%
  • 90 歲以上:36.88%

但許多民眾以為失智症頂多就是認不得人而已,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台灣失智症協會常務理事、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先前接受專訪時提到:「失智症進入中重度以後是會影響四肢活動、吞嚥功能,過去有研究指出,失智症從被診斷之後到死亡,平均只有 3-5 年,許多都是因為產生病發症的問題。」

其實從這幾年國人前十大死因,失智症已悄悄攀升,雖然失智症不是馬上影響心跳、呼吸,但它會讓大腦功能衰退,最後讓身體功能也會衰退,出現各式各樣的病發症。因此,現在臨床上會希望延長患者仍是在輕度的階段。

三高控制也跟失智症有極大相關性!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不是一種正常的老化現象,在臨床的分類上,大致分為三類:

  • 退化性:神經退化性疾病,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
  • 血管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智力減退
  • 混合型: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則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

該怎麼防範失智症?事實上,失智症的發生跟三高控制有極大相關性,王培寧提到:「三高控制除了影響血管性失智症,近年來研究也發現跟退化性失智症有很大的關係,民眾對三高警覺性不夠高,臨床上很多患者到中風才發現三高,應該要在早期就在控制是會降低的機率。」

若有中風病史患者在臨床判斷上,可能會認為是血管性失智症,王培寧提醒:「但有些人中風是『無症狀小中風』,小中風累積到某種程度會以認知功能衰退為表現。」

另外,帕金森氏症也是大腦退化疾病,同樣也會造成失智問題,因為大腦退化的問題會互相影響,失智症是以記憶力、認知功能作為早期的症狀,後來才影響行動。但帕金森氏症則是一開始以行動作為早期退化的症狀,後期也會影響認知功能,因為大腦的退化到後面都是全面性。

照片檔 ID:1129543203

早期症狀不容易確診!需固定追蹤為關鍵

但偏偏神經退化性疾病並不是抽個血就能確診,王培寧表示:「所有診斷還是需要儀器檢查加上臨床症狀,醫師才能做診斷,有些病人症狀非常早期不見得第一次檢查就能確診,需要做長期追蹤。」

重要的是,透過第一次的檢查可以幫忙做有無危險因子,例如三高、 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問題、維他命 B12 的不足、 顱內病灶,如果盡早對危險因子做些控制,都會減緩退化的發生。

對於大腦退化疾病來說,「固定追蹤」檢查很重要!王培寧也呼籲:「若有懷疑還是可以先尋求醫師方忙,作相關檢查了解自身狀況基準點,隔兩年後、五年後來做比較,有些人是本來記憶就不好,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有問題的程度,現在就可以自己跟自己比較,是否有一個明顯的差距。」

1.採訪專家:台灣失智症協會常務理事、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
2.參考資料:台灣失智症協會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只要一有空就習慣掏出手機?日本醫師列「數位失智症」10大症狀你中了幾條?

牙周病會增加失智風險!醫師:咀嚼食物就是活絡大腦好運動

失智症可能先從「咬不動」食物開始!多刷牙、多咀嚼減緩認知功能失調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