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方寸藏古今 拳石容天下

報新聞/ 2022.03.11 20:59
記者李振麟/台北報導
文 / 慧行志工 張智凱老師撰文
我時常在想「賞石」為何如此迷人,讓古今多少文人雅士為其傾倒,或許就是這句「方寸藏古今 拳石容天下」,得以藉著一方拳石,讓思緒飛揚至天地四方、前後古今,心靈空間可擴展至無垠的宇宙。

初觀此方小品雅石,直覺地認為就是「三角飯糰」,一般台式飯糰是以雙手合掌捏成的橢圓形,但日本的三角御飯糰,為何要特地捏成三角形呢?考古學家在日本石川縣鹿島郡西町杉谷的文化遺跡中,挖掘出三角形飯糰的炭化米。據日本民俗學者柳田國男的研究,他認為日本原住民族「利用三角形的外模製造飯糰,象徵心臟,恭奉於神前。」我想,這或許代表著將自己的一番心意供奉於神前,而此一發現可視為御飯糰起源甚早的佐證。這方雅石正面有數條黑色線條,或許可將其視為御飯糰外表的海苔吧!

但反觀此石之背面,又是另一番光景。初覺似有水墨畫意在其中,放大來看,畫面中一叢樹木之下似有一人閒坐,兩旁草樹鬱鬱蔥蔥,不由想起一幅流傳近千年之名作〜南宋畫家「馬麟」之《靜聽松風圖》。該圖中繪有一文士斜坐在一棵松樹的虯勁枝幹下,靜聽著山澗旁的松濤之聲,近處繪著一童子持扇侍立。文士在側耳傾聽,全神貫注,目略斜視,似乎在辨別松聲之源,而在聽得出神時,不知拂塵已失落在地。且這位文士幾乎是袒胸露腹,顯露出放逸不羈的個性。

再觀雅石畫面之右上角,有一以粗筆拖枝描繪橫斜姿態的瘦勁柳枝,迎風輕飄。此畫法見於馬麟之父「馬遠」之名作《山徑春行圖》,其描繪春天的江南,雲淡風輕。一名儒雅的文士,帶著攜琴的小童,外出春遊,享受地漫步于山徑間,捻鬚閒吟,陶然於春光之中。溪旁的柳樹,抽出了細柔的新芽,引來了一對黃鶯,在枝梢上愉悅的鳴唱著。

沒想到一方雅石之圖紋,竟與兩幅華夏中國傳世名作之水墨畫相聯結,且此兩幅名作之作者又是父子檔,真是巧哉!奇哉!觀之愈久,愈覺詩意盎然,一首唐詩赫然湧現心頭〜唐代賀知章的《詠柳》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正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這詩中的畫境與石頭的圖紋相應,藉賞石而能通達古今中外、文學繪畫,豈不快哉!妙哉!

熱門關鍵字:

藝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