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好,我是麻醉科醫師,明天的剖腹產會由我負責麻醉。」醫師來到產科病房進行術前訪視,這是李小姐的第2胎。「醫師,」李小姐顯得有點緊張,「我上一次剖腹產還算順利,但是實在好冷喔。」
「在手術過程中覺得很冷嗎?」醫師問。「對啊!」李小姐用力點點頭,「打完麻醉之後,真的都不會痛,但是從寶寶要出來那一刻就開始覺得好冷、好冷。那是從骨子裏面冷出來的感覺,非常非常冷。」李小姐握著拳頭做出顫抖的樣子,「我冷到一直發抖、一直發抖,護理師只好幫忙握住我的手,不然醫師實在沒有辦法開刀。」
「有許多產婦都有類似的經驗,但是這位媽媽特別嚴重,她真的被冷到了,所以就希望我們用專業且有效的方式,讓她不用再次經歷那種感覺。」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理事長郭書麟指出:「後續我們替她使用了多重整合的體溫管理方式,包括較穩定的核心體溫監測、熱空氣式保溫毯、輸液加溫器等,甚至在手術前就開始幫她預保溫。從打半身麻醉、剖腹產手術、到恢復室,她的體溫都能維持穩定,感覺相當溫暖。
郭書麟表示,預防產婦在手術中出現低體溫,可以大幅提升舒適度,也能減少出現併發症的機會。
手術低體溫,產婦併發症很多
在麻醉之後,人體的血管會舒張,使熱量流失較快,另一方面,因為肌肉放鬆,而無法顫抖產熱,使體溫逐漸下降。若未使用主動式保溫裝置,約91%產婦會在剖腹產過程中,體溫低於攝氏36度。
「手術低體溫」絕對不單純是患者主觀「會很不舒服」這樣的問題而已,而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安全議題,郭書麟解釋,因為大量的實證醫學研究都證實,手術低體溫與凝血功能有關。當體溫過低,患者便無法維持正常的凝血功能,使術中出血量增加。
另外低體溫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導致術後傷口感染的機會提高。郭書麟提醒,「手術低體溫還會增加心臟的負荷,這對剖腹產的媽媽是很大的壞消息,畢竟孕產婦的心臟除了負荷自己,還要負荷寶寶,平時幾乎可說是處在極限運轉的狀態,萬一再加上失溫,又要消耗更多氧氣才能促使肌肉產熱,很可能心臟就承受不了。」
看了這麼多手術低體溫會帶來的併發症後,大家一定能理解,避免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低體溫,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媽媽低體溫,寶寶也會受影響
如果媽媽在剖腹產過程中出現低體溫的狀況,會增加手術的困難度,且會影響寶寶的核心體溫。郭書麟說,當產婦感到寒冷的時候,身體不停地抖動,將讓婦產科醫師無法精確執行手術;當媽媽的核心體溫在下降時,羊水的溫度也跟著下降,讓寶寶在子宮裡就開始受到低體溫的影響。
「倘若是早產兒,低體溫將造成極大的威脅。」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沈仲敏表示:「早產兒的體溫調控能力較弱,皮下脂肪也不夠,容易因為低體溫而造成酸血症,引發無氧代謝與心跳過慢等全身性的影響。」
低體溫對早產兒的威脅很大,會提高敗血症、慢性肺病變的風險,而在處理低體溫問題的過程中,早產兒也很容易受到傷害,例如矯正酸血症時,可能會併發腦出血的問題。沈仲敏強調,我們必須要提高警覺,並極力避免早產兒陷入低體溫的困境。
預防手術低體溫,保障母嬰安全
「預防手術低體溫的方式分為主動式與被動式,」郭書麟指出:「而在手術中我們會採取多重的策略合併進行,確保患者於漫長的手術過程中,熱量不要散失太快而造成體溫下降。」
最常見的被動式保溫方式,就是替病人多蓋些被單,或調高開刀房的環境溫度,然而,被動式保溫的效果有限。郭書麟表示,至於主動式加溫方式,包括利用熱空氣式保溫毯、烤燈,或將點滴、血品加溫的輸液加溫器等。
熱空氣式保溫毯有很多小孔,可以吹送暖空氣,是許多臨床文獻顯示有效率的保溫工具,因為體溫主要是由皮膚散失,由於體溫較高、外界溫度較低,兩者間溫差愈大,輻射效應就會讓身體熱量損失較快,如果於患者身上鋪上一層循環式的熱空氣保溫毯,熱空氣式保溫毯的溫度能維持攝氏38度左右,皮膚與外界的溫差沒有明顯溫差,體溫就不會一直散失。
據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