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胸悶易喘=心絞痛警訊!醫曝胸悶「僅●分鐘內」最危險

優活健康資訊網/記者 馮逸華 2022.02.23 18:19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70多歲的江太太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高血脂,平常在門診拿藥控制病情,近1個月她常在活動的時候覺得很喘,爬1、2層樓梯就覺得快喘不過氣,最近天氣變涼之後,症狀似乎更加重。

原以為是肺部有問題,門診安排X光檢查卻沒有什麼異狀,呼吸功能也正常,但由於喘的症狀一直困擾著江太太,轉診至心臟內科檢查後,才發現心肌有局部缺氧現象,進一步住院接受心導管檢查,證實心臟左前降支冠狀動脈有嚴重狹窄的情況。

心絞痛因心臟缺氧,恐誘發胸悶痛、易喘
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表示,心臟的運作依賴著分布於表面的冠狀動脈來供應氧氣和養分,隨著年齡增加,或本身有家族心血管病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菸等心血管相關風險患者,血管內會呈現慢性發炎的狀態並且累積膽固醇斑塊,逐漸讓血管硬化、狹窄,進而造成心肌缺氧。可能會誘發胸悶、痛,與一活動就喘個不停等症狀。

蘇彥伯指出,此類患者屬於「慢性冠狀動脈症候群」,也就是俗稱的心絞痛。患者因心臟持續性缺氧,可能使心臟的功能逐漸變差,若血管內的斑塊不幸發生破裂,恐促發血栓,造成心肌梗塞,而此時心肌會因完全沒有氧氣的供應,造成急性損傷並引發以下症狀,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30%%以上:

  • 嚴重胸痛
  • 心律不整
  • 昏厥
  • 猝死風險

慢性冠狀症候群的典型症狀包括胸悶痛、冒冷汗等,並可能會牽連到下巴、肩膀或是手臂等處,每次胸悶痛的感覺通常不會持續超過15分鐘,在活動的時候症狀會更加劇,透過休息可以緩解。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的老人家、女性、糖尿病患者等會出現非典型症狀,常如同該個案患整用喘的症狀來表現,且秋冬季節由於低溫或溫度的急遽變化,可能造成血管痙攣收縮,使症狀更加惡化。

超音波確認心肌缺氧區域,置放支架預防心肌梗塞
蘇彥伯說明,通常年齡越大,或同時有心血管風險的患者,所預估的心血管病變機率就越高。門診醫師會安排胸部X光、心電圖以及心臟超音波等評估心臟功能,若懷疑心臟有可能缺氧,再進一步瞭解患者是否有心肌缺氧或心律不整的變化,而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檢查,則是經由血液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觀察同位素在心臟肌肉受壓力以及休息時分布的情況,來判定實際上心肌缺氧的區域。

若證實患者有心肌缺氧,狀況穩定的情況下或影響的範圍不大時,可以先考慮藥物治療,利用藥物降低心臟的氧需求、擴張心臟血管,或是預防心肌梗塞。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檢查發現有多條血管狹窄,心臟收縮功能受損,則需考慮以心導管手術介入治療。

以該個案為例,手術時醫師會經由手的橈動脈或是鼠蹊部的股動脈,建立管路將導管送至心臟冠狀動脈開口,並注射顯影劑照相,若確定有明顯狹窄的狀況,可以使用氣球撐開並且置放支架,使心臟血流回復暢通的狀態,能有效改善缺氧所造成的心絞痛症狀。

隨著科技進步,除了巨觀的血管攝影之外,目前還有更精密的血管內影像檢查,利用超音波或是雷射光源直接探查血管的構造,協助支架精確地置放。血管介入手術之後會需要長時間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以避免血管突然發生血栓而造成心肌梗塞。如果檢查當中發現有多條血管病變或是左主幹發生病變,有時候需亦評估是否使用外科方式做血管繞道,可以達到比較持久的效果。

蘇彥伯提醒民眾,隨時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血管風險,積極控制並配合醫師的檢查治療,可以及早發現及早處理,以維護及提升生活品質,亦防範並降低心血管疾病危及生命的事件發生機率。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