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樂透 天氣 魷魚遊戲2

文化部與雪梨歌劇院共製當代藝術線上展 探討疫情帶來的衝擊與動盪

爽爆新聞網/ 2022.02.23 22:19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文化部攜手雪梨歌劇院及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今(23)日共同推出「返回:第二章」(Returning:Chapter 2)線上展。在文化部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的牽成與支持下,雪梨歌劇院首度嘗試臺澳共製,與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聯合策展,委託澳洲舞者阿姆利特・賀皮(Amrita Hepi)、臺灣藝術家暨電影創作者蘇郁心與澳洲舞者安琪拉.戈歐(Angela Goh)、臺灣河床劇團、臺灣藝術家蔡佳葳創作4件全新動態影像作品。

「返回」系列線上展覽是專為雪梨歌劇院影音串流平台Stream催生的當代藝術計畫,由亞洲與澳洲的藝術家,以詩意的方式,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與動盪。展覽第一章由澳洲與日本合作,於2021年5月上線,而在文化部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與雪梨歌劇院建立合作關係後,臺灣成為第二個受邀合作的亞洲國家。

雪梨歌劇院數位節目主任史都華•布查南(Stuart Buchanan)表示,非常興奮能以雪梨歌劇院的數位委託創作計畫,支持來自臺灣與澳洲當代藝術圈領域迥異的聲音。本章由臺澳藝術家以活潑的視覺,回應疫情衝擊全球的特殊經驗,藉由在Stream平台展出,將讓世界各地的觀眾皆可感受到臺澳藝術共創的火花。

雪梨歌劇院當代藝術策展人麥可.杜(Micheal Do)表示,藝術家們運用聲響、身體、雪梨歌劇院建築與虛擬空間做為創作靈感,創造出場景、配樂和存在的狀態,橫跨純真、快樂、崇高、絕望、憤怒、困惑與想像,藝術家企圖挑戰觀眾做真正批判性深思—讓觀眾以思想家、感受者與過去兩年見證人的身分提出質問,更深度思索地參與周遭世界。

澳洲舞者阿姆利特・賀皮為2020年澳洲Keir編舞獎大眾票選獎得主,2018年曾獲《富比士》雜誌評選為30 歲以下亞洲傑出藝術家。《歐洲鰻的追尋》(The Anguilla pursuit)創作靈感來自於歐洲淡水鰻的遷徙,牠們從新喀里多尼亞游經兩千公里到雪梨皇家植物園的淡水。在這個靈性的作品中,阿姆利特以回溯自身探勘整個雪梨歌劇院及周遭水域的經驗,將歐洲淡水鰻的旅程擬人化。作品透過隱喻和典故,探討人們踏上歸屬旅程的身心靈面向。

臺灣藝術家蘇郁心曾獲2018年西班牙巴塞隆納Loop國際錄像藝術節發現獎(LOOP Barcelona Discover) 優選;澳洲舞者安琪拉.戈歐獲2020年澳洲Keir 編舞獎、2017年澳洲FBi SMAC最佳藝術家獎。兩人合創《潮汐演變》(Tidal Variations),運用科技的鏡頭、生態女性主義和身體,將雪梨歌劇院建物重新想像成一個漂流於水面,匯集海底電纜的數據中心。透過語言、聲音、動畫、舞蹈和雪梨歌劇院歷史檔案影片,她們的藝術創作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層層空間、時間與虛擬空間的圖像。現今人們生活在自己的螢幕裡。螢幕就像幻肢一樣,即使離線也如影隨形。

河床劇團《事物的重量》(Riverbed_Theatre_The_Weight_of_Things)/雪梨歌劇院、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河床劇團首次參與澳洲展出,《事物的重量》(The Weight of Things)以旋轉的神秘儀器、爬行軀體製造出的炭筆灰與懸吊的肢體,帶領觀眾進入一個超現實的夢境,透露出肉體存活的困難與不確定。作品富感染力的拍攝風格與充滿暗示的敘事,交織戲劇性的配樂,挑動對於當前時刻的深沉思考與反思,即便黑暗籠罩,我們依然歡慶那不屈不撓的生存意志。

蔡佳葳曾入選2016年雪梨雙年展,《數字》(Numbers)的拍攝橫跨澳洲自然環境與雪梨歌劇院,黑白的調性是對於創傷、悲傷與不協調的冥想,作品與美國實驗金屬樂團「Sunn o)))」創團音樂人史帝芬.歐馬利(Stephen O’Malley)合作,配樂邀請5位在雪梨的聲樂家,每位演唱對於自身具有特殊意義的數字,有生離死別的經驗,有逝去親友的年齡,也有新冠肺炎疫情上揚的死亡人數。

「返回:第二章」即日起在雪梨歌劇院影音串流平台Stream上線(https://www.sydneyoperahouse.com/digital/projects/returning.html),歡迎民眾前往觀賞。

熱門關鍵字:

藝文教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