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雨水」後濕氣重,過敏易報到!中醫傳授簡易 2 招替身體除濕氣

Heho健康網/黃慧玫 2022.02.17 08:00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個節氣,代表著降雨開始。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因進入「雨水」是大地回春的重要節點,自此之後,「一場春雨一場暖」,大地將換上綠衣!而在「雨水」時該如何養生呢?

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雨水之後,除了濕度開始增加,氣溫也逐漸回升,但早晚仍偏冷,因此,「寒濕邪氣」是此時最常出現的病邪。《黃帝內經》:「因於濕,首如裹」,就說明濕氣過重時,身體會出現沉重不適感。

濕邪入侵問題大,寒凝加乘雪上加霜

周宗翰指出,「濕」為六氣之一,依來源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與環境有關、內濕則與飲食息息相關。

如果處於濕氣過重的環境中,或喜愛攝取寒涼食物,如瓜果類、冰飲等,長久下來,會致使濕邪凝聚於體內,無法正常排出體外,使體內臟腑因負荷過重而功能失調,並損傷脾之陽氣,造成過敏疾病好發,如氣喘、鼻炎、皮膚病、風濕性關節炎等。

他說明,濕邪入侵,會使得體內氣血阻滯不暢,造成筋骨痠痛,若加上「寒凝」更是雪上加霜,讓阻塞更為嚴重,除筋骨疼痛,還有風濕病發生;若侵入臟腑,會出現胸口悶、身體浮腫、手腳沉重、頻尿等症狀。

「雨水」節氣養生,應排濕健脾胃

因此,在「雨水」節氣的養生保健關鍵在於「排濕」,以保護中焦脾胃,才能延年益壽。脾胃位居於中焦,能吸收營養、提供養分至全身,如果因為濕氣過重影響功能,不利於健康。

除濕方案 1 多吃利水排濕之食物

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所以,在飲食上應少吃酸味,多吃排濕助消化的食物,周宗翰首推芡實、蓮子、薏苡仁三食材。

他解釋,芡實入脾胃,能健脾除濕;蓮子則歸脾腎,能益腎補脾,兩者均是「四神湯」的食材之一。而任何體質均適合的四神湯,是排除濕氣最佳藥膳食療方,若加入利水、健脾、清熱的薏苡仁,排濕效果更為升級。

除濕方案 2 曬太陽接地氣除體內濕氣

此外,周宗翰建議,有寒濕體質者,不妨趁著有陽光的午後,去公園踏草地、接地氣,也有助於寒濕邪氣的排除。

周宗翰解釋,中醫講究陰陽調和,而中醫認為「天為陽、地為陰」,如果能經常赤腳踩踏土地,能使得大地之氣經由腳底的湧泉穴進入人體,達到「接地氣」的養生的效果。

從科學角度來看,人的身體是一個導體,常常會從生活中吸收到靜電,積存在體內,一旦堆積過量,便會在體內作怪,影響內分泌平衡,導致失眠、情緒煩躁等症狀。而脫掉鞋襪,讓腳底直接與大地接觸,有助於釋放體內靜電。

赤腳「接地氣」養生小秘訣

他提醒,赤腳「接地氣」看似非常容易,但還是有些小秘訣要注意。

  1. 選對時間:最好在白天正中午有太陽的時候,有助調節脾胃功能和排除體內寒濕。
  2. 接地方式:應挑選鬆軟、平整的土壤地、草地或沙灘。若是行動不便或不喜光腳走路,也可坐在室外椅上,將光裸的雙足平放地上即可。
  3. 控制力道:赤腳不適宜跑步,可以散步姿態進行,多練習用腳趾抓地面,同時掌握好踩踏力道,以免造成腳底疼痛。
  4. 接地完要泡腳:以艾草,乾薑中藥足浴泡腳,能促進新陳代謝、提升身體溫度,還能幫助放鬆心情。泡腳的同時,不妨按按足部,效果更佳。

周宗翰提醒,踩在水泥或磁磚地都無法達到接地氣的養生效果,也就是說在家中打赤腳走來走去,是無法接地氣的。而在戶外赤腳走路前,要檢查路面有無玻璃、釘子、小石頭等容易造成傷害的物品,以免腳底受傷;也不要在下雨天或天氣冷的時候赤腳走路,以免濕冷之氣從腳底入侵體內,反而造成反效果引起不適。

文 / 黃慧玫、圖 / 巫俊郡

延伸閱讀:

太陽起得晚你也跟著賴床嗎?中醫教你用吃的除濕氣

夏天懶洋洋是因為身體「濕氣」太重!中醫 4 招幫身體除濕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