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梅嶺 小林村 00929

陳婉真說故事》蔣經國與後藤新平

優傳媒/ 2022.02.15 23:15

二二八受難者王育霖長子王克雄和他所著的書"期待明天的人",他直指二二八事件後的三月大屠殺和蔣經國脱不了關係。(圖/陳婉真攝)

 

作者/陳婉真

 

總統蔡英文於1月22日參加了蔣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幕典禮,引發了一股「蔣經國熱」,政治上的種種「陰謀論」紛紛出籠。藍綠都有人說民進黨搶了國民黨的神主牌是一大高招;綠營還有一些人說蔣經國可以功過相抵,讚揚他的反共保台及十大建設功績等等。我突然想到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以及他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很想把這兩組人的功過拿來比一比。

 

兒玉源太郎是日本統治台灣的第四任總督(1898年2月~1906年4月)。台灣於1895年割讓給日本,在他之前短短兩年多就換了三個總督。他的前任是日本名將乃木希典,因為深感台灣太難治理,正式在軍政會議上提出了《臺灣賣卻論》,打算把台灣賣給法國,或是請清國再買回去,日本外務省也表支持。兒玉力排眾議,認為日本好不容易花費那麼大的精神,死了那麼多人才拿到台灣;更重要的是台灣的地理位置重要,絕對不能輕言放棄。他還酸了乃木希典說,問題不是台灣不好治理,而是官員無能所致,他自願來台灣擔任總督,獲得首相伊藤博文的支持。

 

兒玉在總督任內,同時兼內閣陸軍大臣、軍務大臣、文部大臣等職位,更領兵參與日俄戰爭,實際在台灣的時間很短,但他充分授權給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乃有「兒玉、後藤時代」之稱。

 

雖然歷史背景不同,日本時代如果沒有兒玉源太郎的力爭,台灣很可能被再度出賣,無論是賣給法國,或是讓清國買回去,台灣的後續發展必然和今天有極大的差別,甚至可以斷言絕不可能有今日進步的台灣。

 

拿兒玉後藤時代來和兩蔣的關係作對比,對台灣人而言,兩者都是外來政權;兩者都因為各自的利害盤算而堅決保台;兩者都是二人合作無間而開創一個不一樣的局面。

 

回頭檢視,發現後藤新平雖然在台灣的時間只有短短8年多(歷經兩任總督),他所做的事可多了:進行土地調查、戶口普查(地政及戶政系統沿用至今)及風俗習慣調查,推展生物學的殖民政策,促進科學、農業、工業、衛生、教育、交通與治安警察等發展,並收編抗日份子,籠絡臺灣的門閥士紳,奠定日本在台灣往後的統治基礎。

 

他尤其對於台北市區改正、自來水及下水道排水管道鋪設等著力甚深;台灣縱貫鐵路的鋪設、基隆港的建設、公共建築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都有非常亮眼的成績。

 

此外,台灣的製糖業始自他的推動;阿里山森林鐵路、台大醫學院的前身台北醫學校也都在他任內主導建立。

 

在兒玉後藤的努力下,到了1904年(明治37年),台灣財政已可完全自主,無須日本中央補貼。一些公共建設甚至比日本內地還要先進,例如當時日本人居住的台北市下水道覆蓋率已是亞洲第一高。

 

台灣博物館收藏之後藤新平雕像。(圖/陳婉真攝)

 

相形之下,蔣經國如果從他1972年當行政院長算起到1988年過世,在位時間剛好是後藤在台灣的兩倍,推動的十大建設看起來也沒有那麼偉大。

 

所謂十大建設包括交通、工業及能源三大部分,內容總計是:中山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北迴鐵路、中正國際機場(今桃園機場)、台中港、蘇澳港、大造船廠、大煉鋼廠(中鋼)、石化工業(中油)及核能發電廠。從1974年開始動工,總工程費2千多億元。

 

那個時代我剛好跑台灣省政新聞,十大建設中,省府執行的工程有四項:鐵路電氣化、北迴鐵路、台中港及蘇澳港。

 

十大建設開始推動後,相關各情治系統就下達指令:有關十大建設的新聞只能寫好的,不能有負面新聞見報。而承包十大建設的工程公司,幾乎清一色是榮工處或中華工程公司,前者是退輔會眾多事業單位之一,後者表面上是經濟部所屬國營企業,在黨庫通國庫的年代,兩者扮演什麼角色就不言而喻了。

 

中華工程公司目前已經成為民營公司;至於榮工處,則是依1964年總統公布的〈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條例〉第八條規定:「政府舉辦之各項建設工程,如水利、公路、鐵路、橋涵、隧道、港灣、碼頭、營建及軍事工程等,得儘先由輔導會所設之退除役官兵工程機構議價承辦。」榮工處就挾著這個依據,包山包海,所有重大工程幾乎都由它包辦。

 

而根據當時的規定,可以享有優先議價權的,除了前述兩家工程公司之外,省營的唐榮鐵工廠也是其中之一,這些公司議完價之後立刻將工程轉包給其他民營公司,轉手之間,榮工處可以獲取15%的工程管理費,中華工程是10%,唐榮5%。

 

榮工處更讓各機關困擾的是,每次議完價後,總以物價上漲等等理由要求辦理追加預算,以鐵路電氣化為例,最先的預算數是50多億元,經過5次的追加預算,最後的總工程費是230多億元。

 

更扯的是北迴鐵路施工時,承建的榮工處向美國買了兩台已停產的庫存品「大約翰(Big John)」墜道開挖機,它原本是用於都市開挖地下鐵的一貫作業工具,碰到北迴鐵路因地質構造複雜,導致機具埋在工地變成廢鐵,省府不得不變更設計,平白浪費公帑,榮工處則荷包賺飽飽,畢竟它是蔣經國一手創立並扶植的事業體。

 

再回頭談籠絡台灣士紳的兒玉後藤時代,他們特別把地方士紳邀進台灣總督府,彰化聞人吳德功為此寫了一篇〈台灣遊記〉;前駐日代表許世楷的夫人盧千惠說,阿公告訴她,那一趟旅行總督府請他們吃冰淇淋,那是以前台灣人從未吃過的美味冰品。

 

然而,如此苦心經營台灣成為模範殖民地,就能說他們愛台灣嗎?絕對不能,他們的所做所為只是為了方便統治並宣揚大日本國威而已。他們誘降游擊隊的殺戮手段(由地方士紳出面邀請聚餐,請士紳佩帶白花,游擊隊員佩紅花,宴席中途突然派狙擊手出面斬殺佩帶紅花人士),這種紅花白花的故事在中台灣的竹山、雲林等地時有傳說;僥倖沒被殺死的,有不少人被送到台北蓋神社及其他土木工程建設。有沒有似曾相似的感覺?

 

二二八受難者王育霖的長子王克雄就說,1947年3月17日,蔣經國以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第二處處長的身分,陪同國府國防部長白崇禧,由南京搭機飛抵台北。白崇禧扮演了很好的宣慰角色,在報紙及演講場合中說了很多宣慰台胞的話,也免去幾個市民的罪行及要求軍隊守紀律,其目的只是為了安定人心,避免事件擴大。

 

骨子裡,國防部長白崇禧主要是來視察軍隊的運作及加強對台灣的控制,而蔣經國來當蔣介石的耳目。蔣經國抵台隔天3月18日立即拍發電報給蔣介石:「親美派–林茂生、廖文毅與副領事Kerr(葛超智),請美供給槍枝及Money(金錢),美允Money。」誣告台大文學院長林茂生及廖文毅向美國人要求武器和金錢。

 

國府如果是要宣慰台民,不是應該派內政部長來嗎?派國防部長根本就是來調兵遣將的,但白崇禧是桂系軍閥,本來就和蔣介石不合,實際發號施令的,是他身旁的蔣經國。王克雄說,你去查那些遇害的二二八台灣菁英,絕大多數都是在白崇禧來「宣慰」後才被大量屠殺的,蔣經國沒有責任嗎?再對照美麗島事件後他的日記所寫,不就更清楚了嗎?

 

說到蔣經國愛台灣,死後卻和他父親一樣「暫厝」在桃園不肯下葬。相形之下,日治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任內正好遇到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他卻馬不停蹄巡視全台以致染疫,疫後身體狀況變差,僅僅一年多就死亡,他交代死後要埋骨台灣。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整治14號公園,差點讓埋在那裡的明石曝屍荒野。

 

明石以一年多的時間,向日本政府爭取興建日月潭發電廠、烏山頭水庫,及鋪設海線縱貫鐵路,政績之輝煌更遠遠超越蔣經國,他是在返國述職時死在故鄉,家人卻遵照遺願將遺體運回台灣安葬。

 

反觀蔣家父子死了那麼久,卻還不肯入土為安,也許這只能怪他家子孫不孝,卻顯然和蔣經國生前說的他也是台灣人的說法背道而馳。

 

倒是蔡英文極力想扶持的鄭文燦,把兩蔣「陵寢」視為桃園觀光的搖錢樹,如此價值錯亂的執政黨,豈止是令人搖頭嘆息而已!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