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控制得不錯,也按時用藥,為什麼會突然惡化,走在路上忽然“斷電”身體僵化,動彈不得,到底是怎麼回事?」巴金森病惡化的原因很多,其中藥效縮短也是一大因素,經過幾年的用藥,病人很可能面臨這樣的困擾,在醫師評估下,考慮改用新的緩釋型藥物,能有不錯的改善效果,以維持好的生活品質。
病情突然惡化,原因出在那?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蔡崇豪教授表示,巴金森病是中腦黑質部多巴胺神經退化所引起的,病程會緩慢進行,從初期一側開始出現手顫抖,3~5年後另一側也受影響。
巴金森的藥物治療,從1960年代開始使用的左多巴,之後陸續有新藥問世,藥物能使症狀獲得一定程度改善,但無法阻止疾病的進展或回復到以往正常狀態。
即使正接受藥物治療,但疾病本身會逐年惡化。此外,服用會影響多巴胺系統的藥物,或發燒、感染、水喝太少,以及冬天氣溫下降,都較容易使疾病惡化。年紀大病人不小心頭部遭到撞擊,引起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也會使病況突然變差。疾病本身的影響速度較慢,其他因素可能短時間內讓病情走下坡。
藥物治療效果時間變短,也是讓病人相當困擾的問題,蔡崇豪教授表示,藥物治療四、五年左右,可能面臨此問題,例如原來吃左多巴類藥物,一天作用的時間很長,現在卻縮短到三、四小時以內,生活大受影響,像是外出辦事就得在藥效消失前趕緊回家,造成極大壓力。
藥效時間變短,突然斷電陷困境,緩釋型新藥助改善
改善類似問題,可考慮使用新的緩釋型藥物,將標準型以及長效型左旋多巴胺藥物合成,既有標準型快速作用的效果,同時也能拉長藥物作用的時間。在藥效持續作用下,對藥效縮短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緩釋型新藥已於去年十一月納入健保給付,主要是透過其同時具有標準型藥物較快連產生作用及緩釋型拉長作用時間的特性而達到治療效果。
一名巴金森病病人對藥物反應一直很不錯,但在治療四、五年後,藥效突然縮短到每次只能維持三個多小時,導致每天吃藥頻率變多,且狀況連連,一旦斷電,整個身體如凍僵般,雙腳好像被磁鐵吸住,動彈不得,甚至因此跌倒受傷,醫師評估後,加上新一代長效加標準型混合藥物,一天吃四次,處於無藥效狀態大幅減少,病人外出活動更安全也更安心。
另外也有多巴胺受體促效劑,能直接作用在多巴胺接受器以達到改善效果,若無法使藥效拉很長,也有針劑方式,5~10分鐘就能發揮藥效,多用在補足用藥時出現的一些空檔,例如斷電時趕快打一針,很快就能改善。假如病人生活品質受到太大影響,再考慮使用非藥物方法。
運動、水份、睡眠多注意,同時保有好心情
蔡崇豪教授特別強調一個觀念,藥物對巴金森的控制只佔一半,非藥物方式也相當重要,尤其是運動,研究發現,運動能促進腦部神經網絡的連結,無論走路或家中運動型腳踏車都有幫助。
此外,千萬別讓心境壓垮自己,「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臨床發現能接受疾病,保持愉悅心情,會比狀況並不嚴重卻整天唉聲嘆氣好得多。水份的補充也不能忽視,脫水會使腦部平衡變差,腦神經機能運轉受到影響,心、腎功能正常者,一天至少喝1500c.c.的水,如果怕夜尿,白天可多喝些。
還要注意的是充分睡眠,腦有一定清理垃圾的時間,建議晚上11點前入睡,盡量睡足七小時。另外要提醒,左旋多巴藥物飯前吃效果較好,吃藥後避免馬上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以免影響藥效。
對抗巴金森氏症是條漫長艱辛的路,無論病人或家屬,都需要被支持及鼓勵,醫藥不斷有新進展,只要積極面對,和醫師充分配合,可以讓疾病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