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市值攀升外資買多 生技股大復活?

yam蕃薯藤新聞/財訊 2022.01.19 13:39

昔日曾經落難的台灣生技股,疫情期間變得很不一樣。隨著愈來愈多的新藥站上國際舞台,產業質變、股票量價俱增,2022年新藥里程碑更是一樁接一樁,精兵暗藏,值得投資人進一步追蹤。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以「落難生技股大復活」為題,解析生技股在新年度的機會。

 

根據《財訊》報導,2014年基亞、2016年浩鼎雙雙解盲失敗,當時的股民呼天搶地,生技股形象被打趴在地,連續數年籌資艱難,事實也證明,從2017年到2019年,台灣新藥與製藥股的市值,停留在3800億元不見長進。然而2021年杏輝同樣解盲失敗,同業募資仍是一波接一波,不受影響。

 

台灣製藥新藥股市值佔比越來越高

 

旅美生技大老楊育民指出:「這十年台灣生技產業生態系有很大的進步。」其中,資本市場投資人對產業了解比較多,也是進步的一環。至於投資人到底有多深入地去研究各公司基本面,則是另外一個課題,相信是有進步的。

 

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也認為這對台灣是好事,過去資源過度扭曲支持電子業,但現在生技業的趨勢回來了,「起碼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燒了那麼多錢也把生技業燒出來了!」根據統計,2021年底,台灣生技股上市、上櫃及興櫃合計的市值,已經達1.35兆元;蔡英文總統在去年11月的亞洲生技大展致詞時提到,2020年底台灣整體生醫產業的營業額首度衝破6000億元,年增7.4%,呈現蓬勃發展景況。

 

根據《財訊》報導,最近兩年,合一、逸達、藥華、漢達等新藥站上國際舞台,好事一樁接一樁,背後是十年的辛苦累積,公司募資是有機會燒出成績來的,而且速度加快中。

 

新藥與製藥股拿回生技股領頭羊的地位,其中尤以新藥最能表彰台灣的研發能量,一旦成功揚名國際,對後段的製藥或是委託開發製造(CDMO)都有相輔相成的功效。而股市也根據兩個理由,預期2022年台灣的新藥族群,依然會很熱鬧。《財訊》報導指出,可能會有十張藥證在金虎年入袋,包括新藥、生物相似藥,或是已上市的藥物取得其他國家藥證。

 

不過,雖然生技股已經進入全新的局面,而且能量爆發力才剛開始,《財訊》也提醒投資人,生技知識門檻較高,藥物開發也不保證成功,投資人在決定是否投資前,仍要多次確認最新進度,以及風險承受度。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