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關懷偏鄉 推動環境科普青銀少共學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110 10:20:26)南華大學透過科技部科學志工南區計畫之補助,本學期持續推動「環境科普青銀少共進行動計畫」,引入在地、自然資源、環境永續之概念,招募志工。活動由南華大學河川保育隊及Young Green環境志工隊發起,希望結合當地的社區、國中小,引入在地、自然資源、環境永續之概念,透過環境科普的方式介紹環境科學、水質科學與資源循環的目的,達到青銀少共學行動的目的。
科技部科學志工計畫關注偏、原鄉學童,多數處於學校師資及學習資源不足的狀態,在長期面臨家長忙於工作無暇陪伴,而學校教師人力又短缺的情況下,學生們極容易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及動機。希望以偏、原鄉學童為優先服務對象,透過生動有趣的科學內容,或是演示最新科技,喚起學童們對學習科學的動機。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表示,目前嘉義縣社區志工隊平均年齡高,希望鼓勵社區青少年加入,傳承社區長者經驗及智慧,達到青銀少共學的目的。南華大學持續將環境科普實作融入志工訓練,持續與嘉義縣大南國小、溪口國中積極培訓青少年志工之外,亦開始以多元方式與竹崎鄉昇平國中合作,將環境科普,帶入學校社團活動中,開始關心在地生態及生活。
南華大學通識中心林俊宏主任長年帶領學生團隊於社區互動,偏鄉創新行動更曾獲選為2021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林俊宏老師指出,他以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的目標,帶領青年學生透過環境科普,促進中小學生與社區長輩代間共同學習,也使不同世代共同關心社區事務。此外,亦將環境類志工特殊訓練轉化為實作課程,讓志工訓練轉為實作,變得與生活更有連結。期望帶領中小學生開始認識環境科普、河川問題,進而關心社區事務。
南華大學自110年九月起與昇平國中合作,該校位處淺山農業區,校園生態多元。昇平國中陳幸琪校長表示,在兩校合作之下,希望能透過多元實作培養學生自信心,讓學生及教師可以走到社區,將社區議題融入課程發展,進而帶動地方創生。雙語桌遊社陳怡靜老師說,學校位於淺山區域,也有許多原住民同學在校就讀,希望能透過踏查及實作,讓學生認識家鄉的生態、生活及生產,並推廣出去。此外,陳老師也提供雙語學習單,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自然的應用雙語學習環境科普的知識與走讀社區環境。
參與計畫的南華大學蔡瑩蓁同學表示,「校園生態行動」活動設計從公民科學出發帶入iNaturalist APP,由植物不同型態開始介紹,認識、觀察、體驗、紀錄校園野草及生態,讓國中生可以開始關心在地的生態。林若蕎同學說,為了疫情而拍攝寶特瓶製成的「童玩中的小科學」影片,並以遠距方式出隊,從單元設計、拍攝、剪接、材料包準備及包裝,都是同學們一起完成的。從中學習到很多遠距出隊的細節,影片拍好之後放在網路上,除了可以讓昇平國中的學生可以自學之外,也可以讓有需要學習寶特瓶空氣砲DIY的民眾自學,相當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