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欣傳媒調研報告-孕育生命的起源「海洋」,永續旅遊最重視的保育課題

欣傳媒/ 2021.12.25 00:04

日前欣傳媒進行旅遊趨勢大未來調查,在永續旅遊的環境保育議題中,海洋最被受到重視佔了71.1%,其次是山林保育64.1%、野生動植物保育38.9%、濕地保育的24.1%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與傳承佔了23.7%,由此可見在一般民眾心中,最關心台灣的海洋保育,台灣離島很美,如何保存這份美,僅僅關心是不夠的,需要全體人民一起身體力行地去守護。

新聞圖片
調研報告中,海洋是國人最關心的保育項目;圖片來源/123rf

新聞圖片

在去年2月爆發COVID-19疫情後,隨著無法出國而漸漸轉往國內旅遊,造成各地方容納超出負荷的報復性旅遊人潮,又以暑假的離島最為嚴重,去年澎湖的南方四島薰衣草紫色珊瑚,隨著越來越多人前往並分享,迎來有史以來最爆量的人潮,據曾經帶團的一位導遊說,疫情前每年約帶團800-1200人左右,去年人數暴增到8萬人登島,下水從事水上活動的就有1萬人,在沒有管制人數以及地球暖化的加劇下,勢必會加速珊瑚的白化,步上和七美鯉灣珊瑚10年內死亡殆盡的後塵。

新聞圖片
澎湖南方四島的薰衣草珊瑚,正面臨爆量人潮帶來的白化危機;圖片來源/欣傳媒資料庫

同樣遭到「人潮報復」的還有號稱「台灣最後淨土」的蘭嶼,光是去年七月份就整島跳電高達3次,沒有焚化爐的蘭嶼,島上唯一的垃圾掩埋場早已飽和,只能倚靠杯水車薪的船班運送回本島焚化,垃圾問題隨著人潮遽增而成為島上危機,無法被及時處理的圾垃流入海中,造成海洋生物的浩劫,在享受國內觀光資源時,卻對這片海洋正做出無法挽回的憾事。

新聞圖片
沒有焚化爐的離島,垃圾問題帶來海洋生態危機;圖片來源/123rf

海洋環境遭遇莫大衝擊,作為遊客的我們,在一趟旅遊中,如何做到對海洋保育盡一份力?其實一點也不難,比如在離島度假,如果入住一間旅館多日,可以告知房務人員不需天天換床單、被單,洗澡時盡量採用淋浴,就能為節省當地的水資源做出貢獻;從事水上活動或是潛水時,「用眼睛看」就好,千萬不要攀折珊瑚或是觸摸海龜,「輕輕摸一把」看似沒什麼,卻可能導致緩慢生長珊瑚受到傷害,或是造成海龜受到驚嚇,另外隨身帶走製造的垃圾以及不要塗抹防曬乳都是對海洋保育有著莫大的幫助。

另外,也可以選擇去永續旅遊景點遊玩,像是榮獲全球百大綠色旅遊景點(Top 100 Green Destinations Awards)之一的日月潭風景區,日月潭本身兼具水力發電的功能,同時主打以自行車環湖的低碳旅遊模式;台灣的部落永續推動行之有年,宜蘭的不老部落規劃能夠深度體驗原住民豐富的文化底蘊的一日遊行程,以親近大自然的五感體驗,落實永續旅遊。

新聞圖片
隨手帶走製造的垃圾,其實就能幫助這片美麗的海洋;圖片來源/123rf

除了上述旅客能夠減少海洋環境破壞的行為外,其實離島地方也以齊心協力方式發起許多環境保育活動,綠島在109年推動「綠島鄉飲用水共享平台計畫」,結合公務機關及島上合法旅宿業者,免費提供旅人飲用水,只要透過共享平台地圖,自備環保杯、水壺即可免費取得飲用水,減少製造寶特瓶垃圾流入海洋的機會;而小琉球則是早在108年就被環保署選定為「無塑低碳島示範計畫」的離島,遊客可在島上借用「琉行環保杯」盛裝飲料或在島上裝設的飲水機站盛裝飲用水,藉此減少廢塑的產生,減輕離島海洋及生物的威脅。

新聞圖片
許多離島或是觀光地區,僅有垃圾掩埋場;圖片來源/欣傳媒資料庫

另外,台東縣政府舉辦至今已邁入第六年的「離島多背一公斤」運動,鼓勵遊客離開離島時,帶回島上的資源回收物,減少離島垃圾壓力及環境污染,回到本島後,將資源回收物放置於富岡漁港下船處回收籃即可兌換限量贈品,同樣也是希望遊客能夠一起響應環保,幫助資源不多的離島減輕觀光所帶來的負擔。

新聞圖片
垃圾不落地、垃圾不落海,就是一個優質旅人;圖片來源/123rf

未來,永續旅遊是趨勢,但海洋保育與觀光又該如何共存共榮?除了身體力行的響應外,心態是關鍵,許多人因為缺乏對海洋環境的尊重,為了拍照而騷擾那些美麗的海中生物,覺得碰到一下沒什麼,但像是海龜或是寄居蟹收到驚嚇後,可能就不再回到原本生活的環境,或是動了貪念帶走岸邊石頭回家當紀念品,就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環境。

新聞圖片
海龜是這片海域有沒有受到汙染破壞重要的指標;圖片來源/123rf

其實「永續旅遊」的真正意義,是在旅遊的過程中同時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在體驗自然生態的同時,也是在展現保護環境的態度,純粹的觀察與感受,克制自己的佔有慾,就是與自然生態共生共存的最佳表現。

 

【欣傳媒2021觀光經濟論壇】2022旅遊趨勢大未來 

立即參與:線上直播 

活動詳情:論壇官網 

論壇專題報導:科技.產業.頂級.永續
欣傳媒旅遊大調查:2022旅遊趨勢大未來


==============
撰 文|林秀峰Steven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