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早療種類有哪些?語言、職能、物理和心理治療課程,又有什麼不同呢?

Heho健康網/李怡麥 2021.12.22 17:00

早療團隊的組成份子有哪些人呢?一個體制較完整的早療團隊,除了各科醫師,還會搭配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聽力師、社工師等,規模大一點的機構,甚至還會有藝術治療師與音樂治療師,讓孩子多元學習、進步成長。

一旦孩子開始接受早期療育的課程和訓練,或多或少會接觸到不同的療育服務。在孩子們口中的「教室」裡,他們會把所有帶領他們上課的工作者稱為「老師」;年紀稍大點的,除了記得老師的名字,也會根據這些老師所在的部門,管他們叫職能老師、物理老師或語言老師。

對孩子(甚至對爸媽)來說,每個老師所教授的課程,似乎也為他們的專業定了調。語言老師教孩子說話、物理老師帶小朋友練體能,至於職能老師大概就是帶孩子玩玩遊戲吧。這樣的既定印象,我們不能說它完全錯誤;雖說方向不會差太多,但都只是各專業的冰山一角。

以下透過對各個早療團隊的介紹,瞭解早療工作者的分工,讓孩子接觸多元、豐富的課程內容,幫助他們學習成長、步入正軌。

語言與聽力治療 :說話與聆聽,不可或缺卻又難以言喻

首先,我們要來談談那些「最容易被想像」的職種——語言治療師和聽力師。和字面上的意思很接近,語言治療師對孩子的主力訓練,都跟說話、溝通、口語表達脫離不了關係;而聽力師,則會針對孩子的聽覺能力做進一步處理。

一般來說,語言發展遲緩或有語言障礙的孩子,會被轉介到語言治療部門訓練。「學習說話」這四個字說來簡單,課程內容卻包羅萬象。舉凡對聲音的反應、詞彙與句子的組成、口部肌肉的動作、說話的節律與流暢性、音量與音調等 ,都是這些孩子在學習說話時會面臨到的阻礙。

聽力師的工作,則包含診斷性聽力檢查與篩檢、平衡功能檢查、聽覺能力的創建或復健、噪音環境評估,以及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等輔具使用的評估和選配 。而語言溝通、對危險的覺察、社交、學習與自信心等由聽覺損傷所延伸的問題,也相當仰賴聽力師的專業協助,才能讓孩子重新建構聲音的世界。

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 :動作、認知與行為處理的重要推手

兒童物理治療師在早療團隊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舉凡和「動作」的問題,都需要他們專業的建議與訓練協助。像是改善肌肉張力問題、強化肌力與耐力、增加平衡與協調的能力等。此外,他們也關注孩子的心肺功能,透過遊戲與活動設計,稱增進孩子的體能。

至於職能治療師,則是日常生活活動的專家。從盥洗、進食、穿脫衣物,到在學校的課堂學習、與同學的人際互動、管理時間與金錢,甚至是休閒娛樂,生活大小事無所不包。職能治療師會針對這些活動進行分析,並轉化成訓練動作協調、手功能、視知覺、注意力、記憶力、社會互動能力等的遊戲,讓孩子逐步類化,應用在生活當中。

許多人都以為,物理和職能治療師,分別掌管著「粗大動作」以及「精細動作和認知」,其實不然。物理治療師著重的,是動作的表現品質,以及造成動作障礙的一切損傷;而職能治療師的核心精神,是讓孩子能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任務,並對這些任務所需的「能力」有所掌控。兩邊的課程內容看似重疊,卻是互補互助的關係:物理治療建構動作的基礎,職能治療則是經過分析、運用、規劃,讓這些基礎在生活中發揮作用。

心理治療: 解析孩子行為背後成因,紓解父母教養壓力

無論是發展遲緩、自閉症、腦性麻痺或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許多尋求早期療育團隊協助的孩子,多少都伴隨情緒、認知、行為等問題。即便是肢體上的損傷,也會因為身體外觀與他人不同、動作表現受到限制等原因,影響孩子的信心、自尊與人際關係。此外,父母因孩童的身心狀況所背負的種種心理壓力,也是早期療育團隊十分關注並亟欲改善的問題。

臨床心理師在早療團隊的工作,就是透過會談、遊戲、行為改變技術等方式,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與潛在的行為問題,並且引導孩子找到紓解情緒與壓力的方法。 而心理師也可與家長分享親職教育知識,以及與孩子相處的方式,並適度給予心理支持,緩解過度緊張的生活氛圍。

藝術治療 :繪畫和音樂,成為療育過程的一股助力

最後,我們來談談藝術治療與音樂治療。其實,通常我們會把這一類的治療方式統稱為「表達性藝術治療」,除了視覺藝術和音樂,也包含戲劇、舞蹈等媒介。

在爸媽眼裡,表面上,孩子們似乎是在學校以外的地方上了一堂畫畫課,或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唱歌、演奏樂器或跳舞。然而,由於這些課程內容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加上結合心理學與醫學等專業知識,因此往往能在孩子創作的過程展現自己,治療師也會針對過程或成品給予他們回饋,並適度誘發孩子在情緒表達、感官覺知和創意方面的潛能,並有效改善孩子在情緒、行為、專注力與社交技巧等方面的問題。

多元課程合作互補 豐富孩子的學習發展

早期療育的訓練課程涉及的領域繁多,課程的多元程度可謂五花八門。爸媽想必也會發現,各專業課程的內容有時會互相重疊吧?例如,職能與物理老師都會介入動作領域的問題,或是語言和心理老師同時會關注孩子在表達上的品質等。

不過也因為這樣,各專業間才能形成互補、合作的關係。物理老師教導孩子以正確、有效率的方式使用身體,正是職能老師設計的活動裡,孩子在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和動作協調等方面的基礎;而語言老師引導孩子矯正發音、構建句型,也能很大程度地幫助孩子在心理老師的團體課程中,清楚、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所知和所學。

看到這裡,您是否對早療工作者的分工,有比較清楚的概念呢?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另類的服務加入到早療團隊,讓孩子能接觸到更多元、更豐富的課程內容!

參考資料
․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部兒童發展評估中心
․高雄市聽力師公會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技術科 - 專業領域介紹
․怡和醫院復健科兒童職能治療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兒童心理治療 -檢查項目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

文/李怡麥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如何為孩子規劃早期療育?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最多,如能陪伴在家練習,效果更顯著!

早療越早,效果越好!教你看懂孩子需要早期療育的時機

認識兒童發展遲緩:早療其實不可怕!爸媽投入越多孩子成長越好

>> 有健康上的問題嗎?加入 LINE 好友 Heho 馬上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