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頭頸癌中的口腔、口咽及下咽癌在台灣已連續4年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5名,尤其男性發生率與死亡率更是連續9年名列第4。一般民眾容易將頭頸癌與菸、酒、檳榔做聯想,但最新研究證實,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也是導致頭頸癌的風險因子之一,且男女都有感染風險。
口交重複感染HPV恐致頭頸癌,不分男女皆好發
頭頸癌依發生部位不同,可分為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且有90%以上的頭頸癌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表示:「過去民眾都認為頭頸癌是不良的生活習慣所引起,但其實HPV也是頭頸癌常見的好發因子,台灣近年來HPV相關頭頸癌發生率成長快速,不分男女都可能因感染HPV而引發頭頸癌。」
HPV最主要的傳染途徑是性行為,也可能透過皮膚、黏膜或體液接觸而有感染風險,長期重複感染HPV除了可能導致性器官相關癌症,如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等;近期研究更發現,HPV可能因口交導致口腔感染,引發頭頸癌。
台灣3成頭頸癌跟HPV有關,不菸酒不檳榔也會得!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表示:「近年來,與HPV相關的頭頸癌發生率逐年攀升,在美國有7成口咽癌(頭頸癌的一種)皆因HPV感染引起,現已超越子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HPV相關癌症。而在台灣也有同樣成長趨勢,約3成頭頸癌都跟HPV有關,且男性發生率遠高於女性。」
朱本元進一步解釋,過去男性因高度曝露於菸、酒、檳榔等高風險致癌因子,故罹患頭頸癌機率相較女性高。但現在臨床上發現越來越多男性患者並無菸、酒、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的曝露史,依然被診斷出頭頸癌,進一步檢查都可以在他們口腔採檢到HPV。因此提醒民眾不僅是私處,也要留意「癌從口入」的風險!
癌初期像感冒、發現多已轉移,醫籲盡早接種HPV疫苗
朱本元說明,頭頸部是人類身體上中最顯而易見的器官,臨床上頭頸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大多類似感冒症狀,如喉嚨痛、吞嚥疼痛、耳朵痛等,容易輕忽其嚴重性。當被診斷出頭頸癌時,多半已進入晚期,民眾一確診即面臨腫瘤局部破壞嚴重或頸部淋巴轉移,治療後嚴重影響病患外觀與社交能力,也將造成心理上的龐大壓力。
目前台灣並無常規性口腔HPV篩檢,因此朱本元呼籲,不論男女都可以盡早接種HPV疫苗、達成主動預防效益。目前HPV疫苗分別為2價和9價,透過疫苗施打,能有效預防HPV引發的頭頸癌、子宮頸癌、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及菜花等癌症或疾病。
朱本元建議,民眾應謹記採取安全性行為,女性定期接受抹片檢查,才能雙重防護自己與伴侶的健康,唯有雙方攜手預防HPV,才能共創「無病毒」的美好親密關係,讓感情因此更加昇華、更美滿!
更多關於預防HPV相關資訊,請參閱口愛不口癌活動網站;HPV衛教友善診所相關資訊,請參閱台灣癌症基金會HPV衛教友善診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