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5歲簡先生5年前因為一場車禍,造成胸椎第5、6節脊髓損傷,胸部以下癱瘓,沒有知覺,也不會痛,上廁所得靠自己導尿來排泄。甚至,因當時撞擊而造成的腦部創傷,造成他感受不到飢餓,也產生短暫失去味覺和嗅覺等後遺症。經過復健2年,目前簡先生部分生活已可自理,近期再度接受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期望能順利重新長出神經,努力爭取復原的一線契機。
撞擊致脊椎神經損傷 一生復健也恐無效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邱琮朗表示,此病患符合脊髓損傷診斷後6個月或以上,且神經學檢查顯示至少持續1個月無進展的穩定結果、神經損傷水平爲第7頸椎至第2腰椎之間、ASIA神經學分級爲A級(下肢全癱及肛門無感覺)等標準,可施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
「脊髓損傷如果進展到慢性期(6個月之後),其實傳統治療方式就只剩復健。」邱琮朗表示,受傷超過半年的脊髓損傷患者,從復健得到的進展是非常少的。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是透過骨髓中含有間質幹細胞有免疫調節與細胞分化的能力,同時誘導神經細胞再生,有機會使斷裂的神經傳導恢復。
自體骨髓幹細胞回輸 促運動神經傳導恢復
邱琮朗進一步解說,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方式,是由醫師從病患體內抽取骨髓後,至細胞製備場進行分離萃取及培養,4週後,再由他回輸到脊髓損傷的病灶處即完成。
為了讓治療更精準有效,回輸間質幹細胞前,需先將病患受傷部位的纖維化及疤痕化組織清除,再打開硬脊膜,接著針對受損部位上、中、下共6個點分別回輸間質幹細胞。
除了能幫助修復周邊神經組織外,也能吸引生長因子促進神經再生,藉此將脊髓損傷部位的神經串聯起來,讓細胞有機會修復後,再把這些脊髓的訊息往下傳導.可望能恢復運動神經。
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在治療應用的方向上,著重於運動功能的恢復,以重建病患的部分感覺神經及運動功能、膀胱甚至是排便功能為主;再搭配復健、脊髓刺激術或肌肉鬆弛劑等多種治療方式,藉以提升幹細胞功能。
邱琮朗也分享,國外已執行相關細胞術式之治療文獻指出,病患下半身能成功恢復到有知覺,或是膀胱功能復原到能感受到想上廁所等的感覺,這些都對病患在日常生活上帶來非常大的改善,為他們帶來復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