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幸初醫師、偏頭痛治療新趨勢 療程短、副作用低 亦適用失眠、頭痛等症狀
〔焦點時報/記者蔡宗武報導〕
高雄榮總今起將擴大靜脈雷射光療室規模,以高品質醫療嘉惠大高雄地區偏頭痛、失眠、中風復健等患者。
高雄榮總復健醫學部張主任表示,靜脈雷射光療可用來治療偏頭痛。臨床發現偏頭痛發作時,經核醫的腦血流灌注檢查(SPECT),大腦額葉循環會顯著低於正常,在經過靜脈雷射光療後,原先下降的腦血流又回到正常狀態,同時偏頭痛的症狀也會消失。有一位57歲女性,近兩年來受頭痛問題苦惱。病人主訴,疼痛部位在頭部左半邊,疼痛甚至會延伸至左眼眶及左耳,疼痛的發作頻率是每天1-2次,如果不吃止痛藥,疼痛便會持續而無法緩解,痛得厲害的時候甚至會伴隨暈眩及嘔吐的症狀。經靜脈雷射光療後,採用疼痛評估法(Visual Analog Scale for Pain)、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偏頭痛殘障評估問卷 (MINDAS) 及阿森斯失眠量表 (AIS) 等方法評估,發現均有所進步,而在腦血流灌注檢查(SPECT) 也能看見腦部的灌流有所改善。
張幸初主任表示,靜脈雷射光療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疼痛,並增進睡眠品質,是中風復健治療新趨勢。目前對於中風急性期處置,內科治療的目的在於盡早打通血管及穩定病情。然而,患者常會出現肩痛與睡眠障礙,張主任發現此時若給予中風且肩痛患者施行靜脈雷射光療,可加強紅血球變形的能力,迅速通過阻塞之血管,促進末梢血液循環,進而改善中風病人的症狀,同時可幫助患者肢體肌力活動、語言、認知等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復,因此靜脈雷射光療也可謂是目前中風治療的新趨勢,特別適用於中風三天後又伴隨肩痛及失眠的治療。
靜脈雷射光療乃是將光波波長632.8nm的低能量雷射紅光,導入人體靜脈血管,讓血液做日光浴,進行細胞能量的轉換。選擇光波波長632.8nm,主要是這個波長的光線,剛好落在紅血球的最佳吸收光譜,它能夠讓含氧血和非含氧血都能吸收,並能達到以最小的能量,讓紅血球吸收最多,且又不會傷及其它組織。當低能量雷射光照射血液時,它可以啟動血液中的有核細胞,如白血球、巨噬細胞等,讓細胞的粒腺體,產生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使身體免受自由基和中分子物質的破壞,來調控有核細胞分泌發炎物質、血管擴張素、血管收縮素、新陳代謝素等,進而改善氧化壓力與疼痛反應;同時也會使紅血球變形能力增強,增加血紅素攜帶氧氣的能力,可以使肌肉、腦部、心臟、神經等需要氧氣的生理系統,獲得足夠的營養供應,進而達到改善血液性質,預防心肌梗塞及中風,維持血糖、血壓、血脂穩定,調整身體免疫力及協調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改善睡眠品質等。
靜脈雷射光療跟打點滴類似,透過靜脈注射,在靜脈中置入留置針,將光纖針穿入留置針中,打開雷射儀,將雷射紅光藉由光纖針導入血管內,直接接觸血液,以光的物理效能,讓身體內的血液及細胞活化起來,散播到全身。此治療每日靜脈注射一次,每次60分鐘,共需10次為一個療程,治療後建議補充500cc溫開水,一整天水份約需補充2000cc,幫助身體代謝。第一療程結束後,休息7~21天,再進行第二療程。首次治療以實施三個療程為最佳,因為人體細胞受刺激一定時間內會產生物效應,在修復完成前,再給予第二次刺激,生物能有累積作用,如果修復完成後再給予刺激則無累積作用。三個療程結束後,以後每 3-6個月,可進行一個療程的保健治療,而重症患者的療程則需較多次。
另外張主任也表示,靜脈雷射光療不只應用在偏頭痛、中風患者,臨床上也常應用在骨關節疼痛、一氧化碳中毒後倖存者、自律神經失調、周邊神經損傷、認知功能障礙、失眠、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患者身上,而獲得的回饋也往往都是正面肯定的。截至目前為止,還有許多研究正在進行中,相信未來也會陸續有更多相關的研究結果出爐,屆時就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靜脈雷射療法的效果和原理,也更能為一些難以治療疾病,提供一項可以信賴的選擇。高雄榮總院方對靜脈雷射光療也持樂觀態度,預計持續擴大靜脈雷射光療室的規模,使更多民眾受惠,高榮也很樂意為大眾提供高品質醫療。相關靜脈雷射光療細節,歡迎上網搜尋高榮復健醫學部官方網站了解更多。(https://org.vghks.gov.tw/reh/cp.aspx?n=8B95AE9C41E92921&s=B8A470014A8E2106)
【圖/記者蔡宗武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