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韓國瑜 小林村 新聞

2022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 臺灣獲選15篇論文搶先發表

大成報/ 2021.11.15 22:12
新聞圖片【大成報記者羅蔚舟/竹科報導】
有晶片(IC)設計領域奧林匹克大會之稱的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將於2022年2月20日至24日於美國舊金山舉行,臺灣共有15篇論文入選,包含:臺灣大學1篇論文、清華大學5篇論文、陽明交通大學2篇論文、成功大學2篇論文、聯發科1篇論文、台積電3篇論文及旺宏電子1篇論文入選;其中,臺大獲選的論文為電機系楊家驤教授團隊提出全世界第一顆實現癲癇預測的神經訊號處理器,內建 AI 加速器以提升運算效率,透過設計最佳化實現低耗能與精準的即時癲癇預測。

2022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是全球先進半導體與固態電路領域研發趨勢的領先指標,許多重量級半導體前瞻技術的論文都選擇在此會議中發表,在產學界中具舉足輕重地位。IEEE固態電路學會台北分會(SSCS Taipei Chapter)今(11/15)日介紹2022 ISSCC 臺灣入選論文與大會年度論文的精華選萃,同時特別邀請到鈺創科技盧超群董事長等專家出席,提供全球半導體產業趨勢與臺灣指標性技術發展重點總覽。

清華大學獲選5篇論文,分別為電機系張孟凡教授團隊3篇論文、謝志成教授團隊1篇論文及黃朝宗教授團隊1篇論文。張孟凡教授團隊設計出全球第一個使用磁阻式記憶體(STT-MRAM)且具備安全功能的非揮發記憶體內運算(nvCIM)電路晶片,可達到世界最高讀取頻寬(192GB/s)、最高八位元能源效率55.1TOPS/W,較過去提高3.53倍;謝志成教授團隊提出操作於0.8伏的智慧視覺影像感測器晶片,可於感測器晶片進行卷積神經網路運算,實現一個人臉偵測功能。黃朝宗教授團隊將發表第一顆裸視3D光場分解處理器晶片,可望帶來高品質、高效能、低功耗的擬真立體視覺效果,改良目前AR/VR沉浸感不足的問題。

陽明交通大學獲選2篇論文,包含電機系陳科宏教授團隊入選1篇論文以及廖育德教授團隊1篇論文。陳科宏教授團隊採用第三代半導體製程的氮化鎵元件,透過全球獨創快速比較器的架構,實現出95.4%超高效率驅動晶片,高效微縮技術為電動車的電力系統帶來革命性創舉;廖育德教授團隊開發出採用土壤能源與太陽能的無電池式無線環境感測晶片,此技術具備能量再利用、長距離的土壤的酸鹼度和導電度資訊擷取與傳輸,未來可以應用於智慧農業、國土監測以及環境檢測。

成功大學郭泰豪教授團隊獲選2篇論文,其發表的D類音頻放大器具高傳真、高功率、低電流、低成本,適合應用穿戴式裝置、物聯網與智慧家庭;另一發表高傳輸率的低功耗高解析資料轉換晶片,成果超越現有需求並直指未來通訊規格。

聯發科技類比音頻團隊今年成功地開發出具超高效能的音頻解碼器,未來在可攜式裝置上的音樂效能,可達到專業音響高保真(Hi-Fi)播放品質,以滿足發燒友在聽感上追求的優越性和3D環繞音效的需求。聯發科技研發團隊指出,可攜式裝置上的音頻解碼器,其開發的難處在於必須要同時達到「低失真及高動態範圍」等需求。

台積電獲選3篇論文,包含使用可程式化的雙重相位對齊技術改善串接架構–鎖相迴路的相位抖動而達到第五代通訊系統與毫米波應用所需要的規格。另因AI應用中各資料位元對於精準度有截然不同程度的影響,團隊提出一套混合SLC/MLC型AI硬體加速器設計,在維持MLC資料高密度時同時保有SLC高穩定性。

旺宏電子獲選1篇論文,利用資料儲存端的快閃記憶體執行快速資料比對,提升大型資料比對應用的整理系統效能,並降低執行時間,也減輕所需硬體如人臉辨識的需求。欲瞭解更多會議相關訊息,請上網: http://isscc.org/

(圖由IEEE固態電路學會台北分會提供/IEEE固態電路學會台北分會今日介紹2022 ISSCC 臺灣入選論文與大會年度論文的精華選萃,同時特別邀請到鈺創科技盧超群董事長等專家出席,提供全球半導體產業趨勢與臺灣指標性技術發展重點總覽。)

熱門關鍵字:

消費生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