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2021 臺北設計奬 森林木人 X 曲墨建築師事務所 榮獲臺北市長獎

民生頭條/新頭條 2021.11.04 13:38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設計界的年度盛事「2021 臺北設計獎」頒獎典禮,於11月4日揭曉得獎名單,由森林木人 X 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黃昱豪兩位設計師創作的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奪得最高榮譽「臺北市長獎」,並由柯文哲市長頒發獎座及新臺幣 60 萬元獎金。此外,「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大類別金獎則分別由臺灣李彥寬設計師所設計的零距椅(Zerogap)、來自德國設計師 Fons Hickmann M23 設計的 The Poster 以及來自香港Insitu Project 團隊的 House of Dreams 奪得,各獲得新臺幣 50 萬元獎金。

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表示,從上任以來,將臺北市定調為「創意設計匯流平台」,除發掘具商機潛力的創意設計外,今年度因應「全球防疫」趨勢,更鼓勵設計師透過創新設計手法,設計各種兼顧美學的防疫設施與作品,並改善城市經濟、社群、環境和文化的發展,提供市民更舒適與幸福的生活,因此以設計美學之力,解決社會問題,創造人類幸福,應是未來設計師據以創作的信念與行動指南。

▲柯文哲市長與全體貴賓, 入圍設計師合影。(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提供)

「臺北設計獎」,今年邁入第 14 屆,共獲得來自72個國家及地區,高達 5,545 件作品參賽,徵件數為歷史新高,並亦持續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等三大國際設計組織認證與合作支持。今年更首度與德國 iF 設計獎(iF Design Award)進行跨國合作,共同於國際舞台推廣及表彰臺灣的優秀設計。

「2021 年臺北設計獎」共頒發 80 個獎項,總獎金達 380 萬元,其中臺灣作品得獎 33 項,中國大陸作品得獎 20 項,香港作品得獎 6 項,德國作品得獎 4 項, 以色列、澳門以及俄羅斯作品得獎各 3 項,日本作品得獎 2 項,印度、墨西哥、波蘭、新加坡、瑞典、紐西蘭作品各得獎 1 項。相關得獎作品及理念介紹將會陸續公布於 FB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IDA.org.tw/),敬請持續關注。

本屆臺北市長獎作品「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設計師從「一棵樹開始做設計」的理念發想。由執行者親自進入林、木業產業鏈,使用臺灣永續林業國產木-柳杉,以森林木『全幹使用』、『物盡其用』之創作精神,傳遞林業、木業、與Maker 職人不同階段產業間的鏈結與互存關係,在具有歷史建築身份的瓶蓋工廠I棟,親手操作木作,打造「Maker Space-職人手創空間」。

「工業設計類」金獎作品由臺灣李彥寬設計師所設計的零距椅 (Zerogap)榮獲,由於輪椅是許多身障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尤其對下肢癱瘓者來說,更應思考如何帶給他們更安心、舒適的移位方式。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作品為德國設計師 Fons Hickmann M23 設計的「The Poster」,此作品為德國漢堡藝術與工藝博物館 Das Plakat 200 年特展的主視覺海報,設計師精心構思將 200 年來的 400 張海報透過每張互相黏合的美學設計方式,讓民眾回想起曾在公共空間看到的海報,充分暗示著此種特殊媒介所擁有的豐富歷史。

▲黃珊珊副市長 頒贈工業設計類銀獎給得獎者 吳郁心設計師。(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提供)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作品則是由香港 Insitu Project 團隊設計的「House of Dreams」奪得,此作品採用獨特的公共參與式施工過程,使用回收可利用的營建廢棄物建造而成。獨特的審美設計源自八十多位村民的集體創意,最終形成了一個讓村莊能夠分享最佳實踐農村發展設施,同樣也是一件可持續實踐、社區發展和循環經濟的最佳案例。

北市產業局強調,「2021 臺北設計獎」鼓勵設計在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的同時,亦能關注設計師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的設計,同時考量社會、環境與經濟三個層面的效益,達到利用設計過程帶來社會改變,各個得獎作品呼應競賽打造臺北市成為一個以「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精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