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成大3團隊獲首屆TSAA臺灣永續行動獎

大成報/于郁金 2021.10.13 16:35
新聞圖片【大成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凝聚永續,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國立成功大學3團隊10月13日獲頒2021第1屆 「TSAA臺灣永續行動獎」銅牌,3個團隊各依專業領域,分別就聯合國SDG4教育品質、SDG15陸地生態以及SDG12永續城市提出具體行動方案,展現大學永續發展、實踐社會責任的使命與亮眼成果。

首屆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共計有2個團隊代表成大獲獎,分別為:成大文學院團隊以提升教育品質為行動發展目標所提出的「走入社會,踏溯臺南」計畫,以及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王筱雯團隊針對濕地保育,提出「以科學為橋樑之參與式濕地明智利用規劃」。

「課程不再以教室為單一授課空間,整座城市或國家都是教育場域」。成大副校長暨文學院院長陳玉女表示,科技時代依賴科技同時也應重視實境溝通的重要性,「踏溯臺南」藉由跨領域教師群攜手打破學科界線,結合數位科技、新舊產業演變、文化資產、環境生態、人文時事等社會議題,一改過去單向的教導式教育,重新建構人與人交流的面授實境課程,讓學生能在社區、城市、歷史文化等場域,實際與土地產生連結,體會空間場域所帶來的感動,聚焦己身專業與人文兼備的全人養成,並進而同理關注社會的需要,未來得以將學養回饋貢獻。

成大「踏溯臺南」由文學院鏈結校內各大學院,目前已有大一踏溯臺南29條路線、深化2.0課程10堂課、創新研究3.0課程2堂。校內更與工業設計系人因中心合作「虛擬實境錄製計畫」,產學創新總中心合作「產業人才培訓寫作營」;校外與金門大學合開「踏溯金門GO」、清華大學合開「旅溯雙城」等跨領域課程,逐步發展踏溯延伸的科際合作;豐富精采的教學創新模式,吸引各大學與政府單位等詢問與合作意向,社會影響力深遠。

成大水利系教授王筱雯現任成大國際長,研究團隊長期關注環境永續發展議題與致力於參與式河溪與濕地保育工作。王筱雯表示,許多政策制定過程中,政策制定者與地方缺乏充分的科學資訊或交流管道,造成衝突與誤解;透過知識傳播及在地專家諮詢,團隊從契合民眾經驗的方式進行科學溝通、與關係人交流對於濕地生態系統服務的理解,並將水文觀察及在地經驗轉譯、磨合、再聚焦出較低爭議的保育及減洪想像。

「以科學為橋樑之參與式濕地明智利用規劃」對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實施行動,創造地方與國際夥伴關係;透過參與方法訂定的明智利用原則制定鹽田濕地管理計畫,提供社區水門管理方針同時,也能保育濕地生態;此模式亦被主管機關邀請繼續推動執行計畫,在生態、福祉、及社會關係上,達成SDGs;王筱雯與研究團隊參與臺灣西南沿海的濕地管理議題多年,嘉義布袋與臺南七股地區都有團隊活動足跡,未來研究成果亦能應用到其他濕地及社區開花結果。

此外,成大土木系教授張行道、副教授楊士賢及水利系兼任助理教授蔡雅雯等則協助內政部營建署提出「臺灣市區綠道路評估系統」,以減碳為主軸,發展適合臺灣地區市區道路使用的25個綠道路指標,藉以提升道路工程永續性。新聞圖片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體育文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