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薛子隨筆》志願軍入朝71周年祭

優傳媒/ 2021.10.12 01:56

對於韓戰,我的最大疑惑是,為什麼金日成不等中共在“解放台灣”之後,再發動戰爭?當時杜魯門已經公開聲稱美國不會介入台海戰爭 ;台灣島内人心惶惶,島内地下黨組織,已準備好效法海南島經驗,與解放軍裏應外合。中共在 1950年秋,拿下台灣,機會很大。我寫本文,既是緬懷往事,更是憂患今朝。故名之曰 “志願軍入朝71周年祭”。(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一、前言《長津湖》

 

中國大陸在 “十一國慶” 期間,高調推出了以韓戰爲背景的主旋律電影《長津湖》。一周時間,電影票房超過30億人民幣,打破大陸票房紀錄。韓戰這段歷史,成爲全國熱門話題。

 

《長津湖戰役》在冰天雪地中進行,當時天氣嚴寒,溫度常在零下三四十度。有數萬人凍傷凍死,情況至爲悲壯。美國陸戰隊第一師,與美國陸軍第31團級戰鬥隊(中國方面稱其為「北極熊團」)為美方主要作戰單位。而此戰役重創第31團級戰鬥隊,全殲其團指揮部,繳獲北極熊團團旗,逼使美軍陸戰隊第一師全面撤退。

 

這場戰役,粉碎了美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 “我的目標是進至鴨綠江,佔領全北韓,在聖誕節回家。” 的公開承諾。中國官方稱此戰役為韓戰的轉折點,為停戰談判奠定了基礎。

 

中國大陸在國慶期間,高調推出《長津湖》電影,明顯的政治含義,就是70年前,中國國力極差,都能打垮美國,今天的中美對抗,中國又何懼之有?

 

習近平主持軍委工作,多次强調《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電影《長津湖》的主旨,也是在表述,在韓戰期間,解放軍所展現的《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偉大精神。

 

二、志願軍入朝

 

七十一年前的十月,發生了一件改變歷史的大事,今天的台灣人,大都不知道了。

 

1950年 10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人民志願軍》的名義,高唱著 “雄赳赳氣昂昂,跨越鴨綠江” 的歌,自遼寧丹東,大舉進入朝鮮,與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  “16 國聯軍”,進行了爲時約兩年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殊死戰。

 

中國的抗美援朝司令員,是彭德懷將軍。彭德懷在開國十大元帥中,排名第二,僅次於 “紅軍之父” 朱德。彭德懷在紅軍的資歷很深,在紅軍長征時期,毛澤東曾寫詩讚揚他 《山高路遠溝深,大軍縱橫馳奔。誰能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隨彭德懷入朝作戰的三位副司令員,鄧華、洪學智、與韓先楚,都是解放戰爭時期的 “四野” (第四野戰軍)名將。四野司令員,是黃埔四期的林彪。在解放戰爭時期,四野戰績赫赫,一路從東北的黑龍江,打到海南島。林彪因爲巨大戰功,在1955年十大元帥授勛時,排名第三,僅次於朱德與彭德懷,超越了革命資歷比他深得多的劉伯承、賀龍、葉劍英等。

 

林彪是黃埔出身的軍事天才。當年的黃埔校長蔣介石,對於這位濃眉瘦小,沉默寡言的湖北青年學生,並沒有給予什麽關注。

 

毛澤東決定出兵朝鮮,林彪不認同這個決定。一是因爲美國有原子彈,總體實力太過强大,解放軍無法匹敵。二是因爲 1950年的中國,歷經戰亂,百廢待興,不應在此時,介入與世界第一强權的國外戰爭。

 

林彪在東北與國民黨惡戰三年,而朝鮮的天候地形類似東北,所以毛澤東原先屬意林彪掛帥,率四野雄師入朝對美作戰。林彪自稱身體不好,需要養病,拒絕掛帥出征。實際上,可能也是因爲林彪不認同入朝作戰。

 

毛澤東也曾屬意,由三野名將粟裕挂帥出征。粟裕在國共内戰時期,先是在蘇中《七戰七捷》;之後在孟良崮全殲國民黨王牌師張靈甫精銳的整編74師;繼而倡議並主導了淮海戰役,獲得關鍵性的大勝。

 

林彪與粟裕,是解放軍的兩大《戰神》,都有指揮近百萬大軍的赫赫戰績。國共內戰的三大戰役,遼瀋戰役與平津戰役,是林彪;淮海戰役,是粟裕與二野劉鄧大軍。

 

粟裕在戰爭期間,傷了身體,正在青島療養。他數度向毛澤東請辭,毛澤東終於放棄了讓粟裕掛帥入朝。

 

毛澤東乃決定,把負責解放大西北的 “一野” 司令員彭德懷請到北京,請彭德懷掛帥入朝。

 

當晚,彭德懷住北京飯店,輾轉難眠。後來,他公開披露了那晚的心情:

 

“當晚,怎麼也睡不著,我以為是沙發床,此福受不了,搬到地毯上,也睡不著。想著美國佔領朝鮮與我隔江相望,威脅我東北;又控制我臺灣,威脅我上海、華東。它要發動侵華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決定於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它既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國主義見過高低,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是困難的。”

 

“為本國建設前途想,也應當出兵。”

 ------------------------

 

中國出兵朝鮮,不是正式對美國與聯合國軍宣戰,所以採用了《人民志願軍》的名義,不用《人民解放軍》。

 

抗美援朝的司令員,是長期轉戰大西北的彭德懷。而手下的副司令與骨幹軍團,大都是轉戰與東北白山黑水的四野精銳。

 

1950年的10月19日,志願軍的五個軍三個炮兵師,約二十萬部隊,高唱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入朝作戰。軍歌的歌詞很簡單: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至於入侵韓國的 16國聯軍,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美軍。這次戰爭,可以説是美軍與中國解放軍的直接對抗。聯軍(或説美軍)統帥是美國的二戰英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美軍的裝備精良,補給充分,尤其占盡了空軍優勢。

 

1950年,彭德懷將軍53嵗,麥克阿瑟將軍已是 70歲了。

 

在戰雲密佈時期,中共在議決出兵的前一天(10月3日),中國總理周恩來,就請印度駐中國大使潘尼加告知美國,如果美軍越過三十八度綫,中國 “不會坐視”。換句話説,中國可以接受美軍協助南韓抗禦北韓,但是不可以接受美軍 “占領北韓”,陳兵鴨綠江邊。中國希望中美各自克制,避免一戰。

 

美國總統杜魯門認識到問題嚴重,要求與聯軍統帥麥克阿瑟討論戰局。麥克阿瑟要求杜魯門飛越大半個太平洋到威克島,雙方面談。

 

杜魯門最關心的兩件事,一是美軍是否要越過三十八度綫,如果越綫,中共是否會出兵;第二,如果中共出兵,美軍如何應對?

 

麥克阿瑟十分狂妄自大,他認爲:

 

1. 美軍應趁勢北上,摧毀金日成政權,協助南韓大統領李承晚統一韓國。中韓國界定於鴨綠江,美軍將陳兵與鴨綠江邊。

 

2. 中共只是虛張聲勢,根本不敢出兵。就算出兵,也是不堪一擊。

 

3. 在11月底感恩節前,就可以徹底消滅北韓(朝鮮)政權,結束韓戰。美軍可以回家歡度聖誕。

 

杜魯門得到了麥克阿瑟的保證,很滿意的回到了華府,批准了麥克阿瑟的作戰計劃。

 

杜魯門與麥克阿瑟的威克島會談,是在 10月15日。他們都低估了中共的決心與戰鬥力量。四天之後,人民志願軍大舉入朝參戰。

 

中美雙方在朝鮮戰場持續惡鬥了兩年九個月之久。美軍三度更換總司令,由麥克阿瑟而李奇威,而克拉克。一直到 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聯合國軍,三方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韓戰才告一段落,南韓北韓的邊界綫,依舊訂在韓戰前的三十八度綫。

 

狂妄自大的麥克阿瑟在韓戰中,面對人民志願軍的進逼,屢遭敗績。他一直無法理解,爲什麽他這樣一個西點軍校畢業的美國五星上將,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區的盟軍總司令,憑藉美國無與倫比的强大軍火力量,戰敗了强敵日本,最後竟然在朝鮮戰場,敗給了一個貌似鄉下老農,蹲山溝打游擊的土共彭德懷?

 

韓戰大大折損了麥克阿瑟的英雄形象,他的 “感恩節前結束韓戰” 的軍事評估,成了個國際大笑話。他主張以原子彈轟炸中國東北,來贏得韓戰,但是被杜魯門否決。麥克阿瑟藐視杜魯門,桀驁不馴,最後被杜魯門炒了魷魚,解除了軍職,被迫退休。

 

麥克阿瑟的兵敗朝鮮,丟官去職,讓我想到了辛棄疾的詩句:

 

《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國民黨政府在台灣,對於美國的兩位大白人主義者,卻是特別偏愛。一位是主導簽訂《雅爾達密約》,導致外蒙古獨立的羅斯福總統;另一位就是主張對中國使用原子彈的麥克阿瑟。

 

臺北市有條幹道叫做羅斯福路,用以紀念羅斯福總統;之前臺北通基隆的高速公路,叫做麥克阿瑟公路,用以紀念麥克阿瑟。

 

國民黨對於美國大白人主義者的尊崇心態,民進黨也沿襲之。民進黨對於帶有流氓氣息的前大白人總統川普,十分尊推,並希望他競選連任。不過民進黨政府,畢竟沒有找條公路,以“川普公路” 來命名。不過,民進黨政府毅然決然開放進口美國萊豬,供台灣人民進食,也是對美國大白人,表示孝忱。

 

曾經一度叱吒風雲的蔣介石,企圖利用韓戰,引發中共與美國的全面戰爭,趁機反攻大陸,沒有得到杜魯門的支持。杜魯門派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同時也遏阻了蔣介石軍隊重返大陸。一代歷史人物蔣介石,反攻夢碎,在台抑鬱而終。

 

在決定參戰時,毛澤東説了句聽起來好像是笑話,又好像不是笑話的話,充分顯示他蠻幹的個性。他説 “美國跟我們丟原子彈,我們就跟他們丟手榴彈。”

 

三、韓戰的影響

 

韓戰的影響深遠,簡單而論,有以下幾點:

 

1. 如果在軍事上無法發威,所謂的“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只是句屁話。韓戰打出了 “新中國” 的軍威。

 

彭德懷說 “帝國主義在中國邊境放幾條軍艦,就可以要求中國割地賠款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2. 韓戰造成了南北韓,繼續以三十八度綫爲界。若中國不打韓戰,韓國將統一於美軍的卵翼之下。美軍勢力,將直抵中國東北邊界,造成中國國安威脅。

 

3. 在1950年初,粟裕已在規劃秋季攻台。韓戰爆發,導致第七艦隊協防台灣,中共被迫中止攻台。否則,兩岸在1950年秋,有可能已經統一。

 

4. 韓戰使得中美關係劇變。中美兩國,在二戰時期,是並肩作戰的盟友,到了韓戰,成爲兵戎相向的敵國。中美關係,跌至谷底,影響中國融入國際社會至深且巨。這個問題,一直到20年後的尼克森訪北京,才得到改變。

 

5. 中共在韓戰直接對抗聯合國的16國聯軍,等於與聯合國公然爲敵,推遲了北京政府取得聯合國席位的時間,也影響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正常交往。

 

6. 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在韓戰中被美空軍轟炸犧牲。如果毛岸英在韓戰後回國,以毛澤東 “和尚撐傘無法無天” 的性格作風,及其濃厚的帝王思想,毛岸英將成爲毛澤東的接班人,或是隔代接班人。中國政治局勢,會有完全不同的發展,“四人幫” 與文化大革命之禍,就不會發生了。

 

毛澤東支持毛岸英入朝,應該是想到《古文觀止》中的文章《觸讋說趙太后》。我想像,毛岸英有了隨彭德懷入朝的資歷,對於他將來的政治發展,必然有加分效果。毛岸英埋骨朝鮮,也是天意,“新中國” 因而排除了毛太子接班的宿命。否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免會走向台灣兩蔣,或是北韓金家王朝的政治體制。

 

四、結論

 

鄧小平曾説《沒有兩岸關係,只有中美關係》,他的意思是說,解決了中美關係,就解決了兩岸關係。台灣内部的選舉,要和要戰,其實都是茶壺裏的風暴,無關宏旨。

 

中美之間如果攤牌了,台灣就是牌桌上的籌碼,籌碼歸屬於贏家。

 

中國大陸如果決定要解決台灣問題,中美之間,可能會有一戰。中國大陸熱推《長津湖》電影,宣揚志願軍擊敗美軍往事,其隱喻含義也很清楚,就是在必要時候,不惜與美軍一戰。

 

北京政府可能已經在為中美一戰,做出準備,其志在於解決台灣問題。近期的飛機大舉繞台,高調推出韓戰電影,中國對美國明確三條底綫等,都是訊號。

 

我寫本文,既是緬懷往事,更是憂患今朝。故名之曰 “志願軍入朝71周年祭”。

 

[後記]

 

對於韓戰,我的最大疑惑,是為什麼金日成不等中共在“解放台灣”之後,再發動戰爭?當時杜魯門已經發表“白皮書”,公開聲稱美國不會介入台海戰爭。台灣島内人心惶惶,島内地下黨組織,已準備好效法海南島經驗,與解放軍裏應外合。中共在 1950年秋,拿下台灣,機會很大。

 

據說,金日成發動韓戰前,去莫斯科拜訪史達林,得到了史達林首肯。但是金日成事前並沒有與毛澤東磋商。中國成了金日成與史達林同謀發動韓戰,因而受迫出兵的 “犧牲者”。

 

韓戰壞了中共統一台灣的歷史大業,以至於台灣成了,麥克阿瑟所謂的“美國佈防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不沉的航空母艦”。兩岸之間,一直處於對峙狀態,迄今懸而未決。

 

韓戰之後,中共與美國成了仇家,中共在外交上,已無法與美蘇兩大强權,維持平衡與可操作的外交關係。中共除了向蘇聯老大哥“一面倒”之外,已別無選擇。

 

蘇聯以其高超陰狠的外交手腕,成了韓戰的最大贏家。

 

作者簡介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