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戴立寧隨想錄》千古悲情話魏延

優傳媒/ 2021.10.01 01:06

作者/戴立寧

 

不認識張亞中其人,偶然間聽到他的演講,很有感觸,頗多共鳴;我在 Face Book 上情不自禁地留言:「國民黨能有張亞中這樣的人才, 讓我大吃一驚;國民黨有張亞中這樣的人才不能用,我是一點也不訝異。」

 

張亞中競選國民黨黨主席,有論述、有主張;《兩岸和平備忘錄》的提出,引起民進黨當局的高度忌憚和恐慌,馬上高高舉起違法的大旗,強烈質疑。國民黨人果然 內鬥內行,眼看競選情勢大變,超出了早先預期,於是節外生枝,巧計連連,差一點連張的參選資格都被連根拔除。除此之外,並在投票之前,一再放話: 張一旦當選,國民黨馬上會掀起退黨潮 …。

 

果然,在敵我/內外夾擊之下,張以失敗告終。

 

對於張之落選,我是毫不意外。張亞中的遭遇,讓我想起了1787年前(公元234年)被人莫名其妙做掉的 魏延。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深得劉備信任。公元219年,在決定戰略要地漢中第一任守將時,大家都認為非張飛莫屬,張飛也以此自許; 沒有想到,劉備看中的卻是魏延。魏延鎮守漢中8年。直到公元227年,諸葛亮打完南蠻,整軍北伐,把魏延調去「督前部」,當先鋒。

 

魏延既為先鋒,遂向主帥諸葛亮獻 「子午谷之計」:請分兵1萬 (精卒5000、後勤 5000) 從子午谷兼程10日,一舉拿下長安;與出斜谷之主力,會師於潼關。

 

諸葛第一次北伐動員的兵力估計約10萬,派了1-2萬給趙雲、鄧芝為疑軍,以吸引曹魏主力,剩下來還有8-9萬。魏延要兵1萬,似乎並不過份;以魏延的才智與客觀的條件,成功未必不可能。

 

《孫子兵法》第24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子午谷之計」強調的正是 出奇制勝,避實擊虛;然而為「諸葛一生唯謹」(南懷謹語)的諸葛亮所拒,胎死腹中。

 

事後的觀察:曹魏關中當時守衛空虛,約6萬人不足;北伐軍一出漢中,占了祁山,之後曹魏隴西地區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就不戰而降。(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姜維,就是在這段期間投靠的)。

 

那個時候的總體國力/兵力,都是魏強蜀弱。諸葛亮北伐,要以少擊眾,以弱凌強,只能「以正合,以奇勝」。這就是5次北伐,第一次初期戰績輝煌的理由。然而也是在 唯謹唯慎 的大戰略指導方針之下,敵援一到,街亭一敗,隴西一失,功虧一簣;北伐5次最後都是以失敗收場的原因。

 

歷史上「以奇制勝」的案例不勝枚舉。西元206年,韓信攻項羽大將章邯,「暗渡陳倉」,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西元263年,鄧艾以迂為直,在魏蜀兩軍主力對峙於劍閣之時,自率精銳繞道陰平,越700里荒山,鑿石開路,奇襲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漢亡;則是另一個反向思考的案例。

 

「子午谷之計」能不能成立?會不會成功?千百年來還是爭論不休。於是有人舉了一個公元1636年的案例,證明「子午谷之計」的不可行。

 

明末李自成的舅舅,第一代「闖王」高迎祥,師魏延故計,兵出子午谷,打算偷襲長安。5萬人走了15天,到了谷口,就被陝西巡撫孫傳庭,以逸待勞,迎頭痛擊,逮個正著。高迎祥被處死,他的部曲由李自成率領,李也承襲了「闖王」的稱號而被世人所熟知。

 

 

「子午谷之計」的精髓在於《孫子兵法》中所謂的「奇」字:出奇制勝,避實擊虛。經過了千餘年的傳頌,「子午谷之計」都上了教科書: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高迎祥知道,孫傳庭也知道,高迎祥的如此下場,也就毋庸多言了。

 

諸葛亮五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沙場,屍骨未寒,魏延隨即被蜀漢同僚砍殺;魏延臨死之際大喝:「誰敢殺我 ?」悲憤之聲,縈繞青史2000年,如今竟然成了動漫電玩的熱門流行語。

 

2017年4月,我和友人遊漢中,訪棧道,過諸葛亮埋骨的定軍山。當時初學填寫舊體詩,不辨平仄,感懷魏延故事,作七言打油一首:

 

定軍山前武侯墓,雙桂飄香二千年;當年若採魏延計,何致嘔血埋眼前。

 

如果魏延師出子午谷,攻陷長安,三國歷史乃致中國歷史必將因之而改寫。無奈的是:歷史無法假設,也不可能改寫 。 

 

張亞中競選國民黨主席以失敗告終;張亞中聲若黃鐘的言論,是否就此毀棄?歷史教訓,不由人掩卷沉思。

(圖/均取自網路)

 

作者剪影

戴立寧

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時事。

〈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