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共同承擔慈濟使命 慈大今舉辦合心共識營

慈善新聞網/ 2021.09.16 00:07

       慈濟大學9月11日舉辦合心共識營,邀請到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何日生副執行長以及編篡處洪素貞(靜原)主任線上分享,期許大家共同承擔慈濟志業,本次參與同仁,包括全校一級、二級主管以及教職同仁共300多人參與。

       在「祈禱」聲中慈濟大學合心共識營正式開始,劉怡均校長致詞表示,暑假期間曾和主管們到精舍向 上人報告校務,上人對慈濟大學有很多期待,舉辦合心共識營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慈大教職同仁深入了解慈濟的精神理念,未來與慈濟四大志業有更好、更多的合作。劉校長也提到教育部推動USR(大學社會責任),其實慈濟早從1966年訪貧開始,而後在花蓮建立醫院就是實踐社會責任,尤其這次慈濟基金會採購疫苗,師生、同仁們感謝慈濟為台灣所做的,也以身為慈濟的一份子為榮。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分享「新冠疫情 大哉教育」,慈濟的投入與堅持的理念為何。今年5月台灣爆發本土社區感染隨即疫情轉趨嚴峻,上人指示應立即擴大防疫物資支援及生活紓困兩項計畫,同時資助架設全台各縣市篩檢站,提供全台靜思堂做為疫苗施打的場所,也採購近60萬劑慈濟大學參與研發的抗原快篩試劑,以維護民眾的安全與健康。

       為了讓台灣儘快恢復健康的生活與正常的經濟活動,及時且足夠的疫苗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因此在多方評估後決定採購500萬劑BNT疫苗,慈濟基金會選擇目前所知最好的疫苗之一BNT,能夠符合我們緊急需求,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能施打在12-17歲青少年的疫苗。自5/31日宣布採購疫苗,6/23日前往食藥署送件,至9/2日第一批BNT疫苗終於到貨。

       從疫苗採購也深刻感受到「因為堅持才看到希望」,期待慈濟能凝聚眾力,邁向永續。更希望透過教育志業教授們積極投入研究,達到慈濟論述、國際認證的目標。演講最後,顏執行長也分享慈濟獲得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認證,慈濟志工都是付出無所求,因此在SROI(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計算上,捐款1元善款所帶來的正面效益高達50倍,這也是慈濟志工在社會發揮正面影響力的最有力證明。

       慈濟基金會何日生副執行長分享「全球視野下的慈濟合作」,一開始從佛教的發展歷史談到慈濟宗的歷史定位和意義。並提及民國初年太虛大師首倡「人生佛教」,印順導師繼起推動「人間佛教」,證嚴上人成立慈濟基金會具體提出拔苦與樂,發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將佛法引入社會生活領域,讓佛法生活化。

       何副執行長表示,慈濟在世界各地進行援助,做到宗教和諧、貧富和諧、兩岸和諧、自然與人的和諧等,慈濟人做的不只是感人的故事,還期望能透過學術研究成為慈濟模式。2020年慈濟學教學研究中心在慈大成立,希望將慈濟論述、慈濟典範以及四大八法,推向全球。而早在2010年開始慈濟基金會與慈濟大學合辦「慈濟論壇」目前已舉辦六屆,今年九月「印證佛學傑出學術系列講座」更邀請到七國學者參與。何日生副執行長並提出與大學可以共同提案的15個研究方向,包括證嚴上人思想研究、利他對身心的影響、慈濟緊急賑災研究、慈善模式研究、素食、環保等。

       第三場講座邀請到曾任慈濟大學主秘現為慈濟基金會編纂處洪素貞(靜原)主任分享「天降大任誰來擔」,靜原主任首先從上人對教育的期許談起,上人說:教育是要「隨心教育,不要隨心所欲」,「教之以禮 育之以德」,救世要從救心開始,救別人的心要先救自己的心,效法佛陀的發心立願,因此開啟慈濟。

       透過一張張老照片、報紙,靜原主任帶領教職同仁一起回溯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的源。慈濟四大志業雖各自有綱領,但有相同的總綱,都具法脈宗門的精神,而靜思法脈的源頭就是靜思精舍。2006年時上人也正式提出建立慈濟宗門,慈濟之所以立宗,就是要讓現在與未來的慈濟人,有清楚的精神脈絡可以依循,知道該如何做慈濟事,不會被無謂的是非煩惱干擾。靜原老師也透過2019年百年大疫,分享慈濟「大哉教育」理念的推廣與落實。

       有些慈濟歷史來不及參與,但透過這次的分享,大家看到了慈濟一直以來的堅持,「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條條道路落實社會、通達國際,慈大教職同仁線上聆聽,從當前的疫情、慈濟研究到慈善事務的推動與發展,大家更了解慈濟精神,感動滿滿,也期待一起共同承擔慈濟使命。

(撰文:王碧霞、李家萓/圖片:慈濟大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