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動保處籲水產養殖業者加強管理防控疫病

台灣好報/王苡蘋/高雄 2021.09.16 12:26
新聞圖片 【記者 王苡蘋/高雄 報導】每年9至11月是許多養殖戶豐收時刻,同時亦是養殖管理的關鍵時刻。剛入秋在季節交替早晚溫度變化大,高雄市動物保護處提醒養殖漁民應加強魚塭水質管理,並注意魚隻攝餌情形,養殖魚依體重進行輪捕出售,須特別注意每次圍網捕撈量,切勿一次圍捕過多,且應避免捕撈動作過大或時間過長,導致魚隻緊迫或外傷,而造成寄生蟲性與細菌性疾病發生。

動保處表示,養殖魚類許多疾病的發生與季節性有關,尤其春秋兩季溫差變化大,水溫會直接影響魚類的生理代謝,同時也會改變養殖池的生態﹙如藻相、浮游生物、溶氧、pH等﹚,同時水溫驟變會降低魚類的免疫力,導致魚類各種疾病發生。常見的寄生蟲疾病如淡水白點蟲、海水白點蟲、海水卵圓鞭毛蟲等以15~30℃為最適繁殖溫度,每年於入秋至翌年春季水溫適宜時,潛伏的寄生蟲會大量繁殖為害魚隻;而養殖後期,因密飼導致池底累積大量有機質,應加強水質管理(如每週換流水加強曝氣、定期投予沸石粉或水質改善劑)及池底改善以降低弧菌、產氣單胞菌、奴卡氏菌與上皮囊腫等疾病發生。此外,秋季需防範水溫變化導致倒藻,造成魚隻浮頭及泛池危害,建議增設增氧機,促進養殖池上下水層循環對流及溶氧,降低魚隻缺氧緊迫。

動保處處長葉坤松提醒養殖漁民,秋季是水產養殖魚類收成季節,也是養殖管理的關鍵時刻。此時投餌量應根據天氣、水質和魚隻攝食情況作適時調整,並實施定時、定量的投餌原則,以確保魚隻營養需求並避免殘餌,維持良好的水質﹙降低亞硝酸及氨氮濃度﹚,才能預防魚隻於育成收成前,因溫差變化與水質不良等因素導致魚隻緊迫與疫病爆發,建議養殖戶多加利用本處設立於永安、鳳山(週一至週五)及林園(週一、三、五)之魚病檢驗站,於上午9時至12時,提供水質檢測與魚病檢驗諮詢,透過水產獸醫師協助疾病檢診與水質檢測,輔導殖業者建立魚病防治預防醫學觀念,期許能有效降低養殖過程疫病並提升魚隻育成率,讓養殖業能信心迎接豐收季節。
圖一:入秋早晚溫度變化大,養殖管理的關鍵時刻
圖二:動保處協助漁民檢驗魚隻疾病
圖三:動保處提供水質檢測與魚病檢驗諮詢,透過水產獸醫師協助疾病檢診與水質檢測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更多新聞】

  • 9月18日野柳假日活蟹市集開幕 百份活蟹福袋半價搶購
  • 改善烏來信賢農路 農產賞景更便利
  • 深化技術結合國際趨勢 水保局線上成果發表會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