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傳媒/記者彭慧婉報導】桃園市政府今日召開第二屆海岸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於會中由副市長李憲明頒發委員聘書,本屆委員總計21位,其中海洋政策管理領域2人、生態保育領域3人、環境教育及生態旅遊領域4人、景觀規劃及海岸防護領域2人等11位專家委員,機關委員由海洋委員會、經濟部水利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桃園市政府等8位簡任層級以上人員兼任,民間代表委員2人,委員名單兼顧性別平權及專業領域,委員任期2年。
桃園市副市長李憲明表示,桃園海岸線長達46公里,擁有許厝港濕地、草漯沙丘、觀新藻礁及新屋石滬等四大生態亮點,目前已分別依照濕地保育法、文化資產保存法及野生動物保育法設立保護區加強保護,保護長度已達14.8公里(佔海岸藻礁保護長度86.7%),目前也已針對大潭、白玉藻礁的保護方式及等級進行評估,希望桃園的每一吋海岸都受到嚴密的保護。
為了確保海岸永續發展,回復海岸自然風貌,市府於106年推出全國第一本海岸生態保護白皮書,107年成立全國第一個海岸管理工程處並籌組第一屆海岸管理委員會,第一屆海岸管理委員會從無到有,奠定了海岸管理委員會的深厚基礎,開啟了海岸治理的第一哩路,未來的任務只會更加繁重,必須透過第二屆委員的專業能力,繼續為桃園海岸把脈,找出病因,對症下藥,讓桃園海岸恢復健康。例如去年獲得市府公共工程金品獎評鑑「優等」的許厝港重要濕地生態復育營造工程,即以鳥為本,自108年開始收回濕地範圍內非法佔用魚塭,營造成自然感潮濕地,除增加濕地面積22公頃外,鳥類種類及數量都較復育工程前增加至少5倍以上,今年也迎來第238種(輝椋鳥),成為北台灣最夯的賞鳥聖地,連續兩年獲得內政部營建署評鑑特優;另為串聯許厝港濕地及草漯沙丘地質公園發展生態旅遊,規劃興建自行車跨海景觀大橋,110年7月榮獲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金質獎」),預計於今年11月開工,明年9月完工通車。
為了讓民眾深入了解桃園海岸的四大亮點,草漯沙丘地景展示館、藻礁生態環境教室、新屋石滬故事館、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等,都已陸續開館營運,並向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申請環境教育場所認證,全力發展生態旅遊,提供遊客舒適安全的休憩環境。同時也積極整建自行車道及優化既有公廁,提升海岸地區觀光旅遊服務品質。
今年4月里海學堂揭牌啟用,是推動海洋教育的重要里程碑,市府團隊用心編纂教材、選擇師資、安排課程及建置教室等,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民眾海洋基本素養。此外,為了提升海岸潔淨度,市府積極招募志工加入淨海行列,包括成立16隊海岸巡護隊、5隊環保潛水隊及3支環保艦隊,全力清除海灘、海底及海漂垃圾,藉由公私夥伴一起努力,為潔淨海岸共同打拼。
另在海岸資源調查與環境監測方面,除了定期監控海岸環境變化趨勢及生態資源調查外,並規劃在3年內在11條重要河川出海口建置水質即時監測站,今年已完成3座;此外,也與中央氣象局、國立中央大學共同簽訂桃園市海岸環境監測合作協議書,預計在113年底前佈設完成5座海象高頻雷達系統,第1座觀音白玉站即將完工啟用,可即時觀測海面的波浪、海流及季風等重要資訊,應用在海洋污染物的擴散模擬、救災搜救的漂流追蹤預測以及危險海象警示等層面,有效降低、甚至避免災害發生。
海管處處長林立昌在會中親自向委員報告市府團隊在淨海、知海、親海、進海、治海、觀海、護海、里海及藍海等九大面向的具體成果,未來將持續保護重要海岸資源、合理利用海岸資源、復育劣化生態資源、整建改善海岸景觀、加強海岸災害防護、合理發展海洋產業、建構海岸資源系統、完備海岸管理體制、加強海洋教育訓練、強化公私夥伴關係,確保桃園自然海岸不再損失,避免不當的海岸工程,衝擊自然生態平衡,邁向永續藍海的新未來。
第二屆桃園市海岸管理委員會委員名單包括:鄭文燦(市長兼任召集人)、李憲明(副市長兼任副召集人)、秘書長黃治峯、環保局局長呂理德、文化局局長莊秀美、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專門委員蘇宏盛、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副局長林玉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簡任技正鄭春菊、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榮譽講座教授方力行、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王雅玢、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培芬、萬能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副教授林水泉、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林俊全、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袁孝維、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榮譽教授許民陽、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陳璋玲、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黄志誠、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蕭心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蘇淑娟、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桃園市新屋區海洋客家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黄裕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