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漁電共生循環經濟 蔡壁如:能源與生態平衡 地方創生永續發展

匯流新聞網/邱 璽臣 2021.07.08 13:39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8)日表示,四項公投因疫情延後到12月18日,還有5個半月的時間,可以多討論能源轉型的各種發展,並在能源與生態間平衡,走向永續發展。她在此波三級警戒前,到雲嘉南許多趟,看了漁電共生的幾個型態,想跟大家分享、探討。

蔡壁如提到,政府規劃太陽光電2025年做到20GW,其中農委會分配到9GW的目標,占比最高的就是漁電共生。魚電共生是台灣綠能因地制宜的特色,全世界其他國家並沒有此發電模式,也衍生出三類以上的不同模式;當這些相對成熟的前驅案件併聯之後大量複製,一方面會改變發電結構,另一方面,則是鹽田和魚塭、溼地的巨大地景變遷。

「先前光電搶農地種電法規,造成農地破碎化,漁電共生已在先期程序納入環社檢核,仍要追蹤關注生態和產業的變化。」蔡壁如指出,雲林的文蛤產區,水試所已經實測兩三年,各種遮光率對產出的影響,專區正在建設大面積的案場,若實際生產符合預期,可能就會大量推廣。

她繼續說明,魚蝦養殖的漁電共生,則有傳統室外養殖,和室內集約養殖的不同。前幾年有部分因為光電業者找地主,租地養殖戶可能權益受影響而出現爭議。當養殖戶就是地主的情況,就會較為單純。台泥與台鹽共同開發的嘉義案場,與原來當地的養殖戶合作,遮蔽率低於30%,不改變原來的養殖技術,並將租金收益成立基金,用來改善漁業發展,協助產業和轉型。第一期達60公頃、估計年發電量43MW,可供應超過1.6萬戶家庭。

台鹽另一處在台南的室內養殖案場,則標榜智慧養殖,用科技密切控制養殖環境,可以提高產出,減少不必要的用藥。其他幾家民間公司的室內養殖,也不約而同對自己的養殖技術相當自豪,並強調土地的高度利用,產業升級達到加值的效果,提高漁民收益,也讓消費者享用物美價廉的魚蝦。

蔡壁如說,這等於是在原本魚塭型態的濕地,變成高大封閉的建築物,一些在地民間團體也很憂慮會衝擊豐富的生態。同時,她也拜訪神農獎得主的邱家兄弟,他們在嘉義布袋的生態養殖池沒有光電板,魚蝦密度低、單價高,甚至還有猛禽在樹上棲息。邱經堯強調「幸福快樂」,鮮甜也令人回味。

蔡壁如強調,這片平坦的風頭水尾地,看起來都一樣,仔細看卻有不同的風景,漁電共生應該沒有單一的最佳模式,就像每個人定義的「幸福快樂」或許都不一樣。她表示:「讓我們努力在能源與生態之間的平衡,走向永續發展、地方創生的循環經濟。」

新聞照來源:蔡壁如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清林撤昶/童仲彥籲跨黨派罷免罄竹難書的林昶佐【CNEWS】

童仲彥列五大罪狀 籲罷免林昶佐為萬華討公道【CNEWS】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