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癌症病人抗癌陷焦慮 身心心理治療走出心靈幽谷

台灣好報/朱達志/台東 2021.07.06 11:05
新聞圖片 【記者 朱達志/台東 報導】
「連踏進醫院都要鼓起勇氣,一進醫院又總被藥水味道包圍著。」一向樂觀、開朗的癌症病人「小美」(化名)去年經歷一場生死拔河後,開始害怕病房環境,甚至恐懼進醫院,自覺焦慮症找上門,求助台東基督教醫院身心科。在臨床心理師的陪伴下,小美走出心靈幽谷,拋開對病房環境的焦慮,重拾自信,更能同理他人,也站出來呼籲癌友感覺心靈不對了,就應對外求救。

六十一歲的小美2019年因久咳不癒,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罹癌(鱗狀上皮細胞肺癌),並轉移其他器官,受不了奔波台北、台東間的長途治癌之路,轉診回東基血液暨腫瘤內科穩定治療。去年中,癌細胞危及心臟,及時手術治療。

小美表示,自己一向勇於面對癌症治療,但去年的病情起起落落,最擔心每次化學治療前的白血球指數太低,不能住院治療;若順利住院,又對三人、兩人房的不便與吵雜聲很困擾。最後,演變成才踏進醫院,就感覺都是藥水味,甚至經過醫院就感到害怕,獨處時常不自覺地掉眼淚,連買珍珠奶茶、鹽酥雞都不太會了。察覺自己心情「很不對勁」的小美,主動求援東基癌症諮詢中心專員,經轉介至身心科門診。

東基盼望樓(癌症醫療大樓)去年啟用後,不僅在前端的「預防篩檢」、罹癌時的「治療照護」、癌後的「長期追蹤」努力不怠,身心科醫師、臨床心理師也顧及癌症病人的心靈照顧。

東基身心科醫師林泰穎表示,最常求助身心科的癌症病人以焦慮、憂鬱等情緒困擾佔最多數,主要是病人認為罹癌對家庭造成負擔、對家人感到抱歉、對不可知的未來很徬徨,心情備受煎熬,逐漸與家人相處變得退縮、不願與親朋好友說話、無法穩定工作,嚴重者會出現聽幻覺、視幻覺,甚至妄想,影響到病人的生活、工作、人際互動與休閒活動。

小美到身心科門診時,焦慮症狀嚴重,出現幻覺(到醫院聞到旁人聞不到的藥水味)、住院化療度日如年等「心身症」症狀。林泰穎醫師先給予治療焦慮的抗憂鬱劑,小美難以適應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便建議改以心理治療。

初期每週一次的心理治療,隨著治療的進展,小美逐漸擁有面對困境的勇氣與力量,三個月後改為每兩週一次迄今。臨床心理師潘序彊說,過程中先協助小美釐清焦慮來源,找到來源後,重新建立新的期待與目標,並肯定勇於改變的動機,進一步引導學習自我肯定,讓小美可以把握當下及每次治療的機會、感受可繼續努力的事情,而非對未來層面的擔心或對過去的懊悔。

小美說,心理治療一開始對癌症治療、前景、家庭沒希望,只要談起就會哭泣,逐漸找到解決方式,還重拾閱讀與繪畫興趣,用畫筆抒發心情,隨著圖畫顏色漸漸由灰暗到鮮明,與家人的關係已能正向面對,取代負向批評,拋開了到醫院的焦慮情緒,不再感覺一直聞到刺鼻藥水味。

小美開心分享,幾個月的心理治療,因為心理師的一路陪伴、傾聽,幫忙找到問題及解決方法,對人處事改變很多,更能同理別人,也能耐心傾聽與轉化負面情緒。呼籲癌症病人不論身體或心靈感覺不對了,就應該對外求救,心靈健康才能勇於對抗癌細胞,不被擊倒。

林泰穎醫師指出,焦慮、憂鬱的第一線治療除了藥物,還有心理治療。藥物是使身體的頭痛、頭暈、噁心、胸悶、腸胃不適等相關症狀穩定控制,心理治療是藉由臨床心理師的陪伴與引導,讓個案訴說痛苦來源,並像鏡子般看見、察覺自己、正視問題及找到解決方法。透過臨床心理師的協助,幫忙個案自在面對往後的生活。

不僅對抗疾病會影響病人的心情,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國第三級疫情警戒已逾一個月,民眾的心情也多少受到影響。林泰穎醫師提醒,不要吝惜向身旁親友求助,並分享五字口訣「安、靜、能、繫、望」,盼助民眾從容度過這段時間。

林泰穎醫師說明,「安」讓自己保持在身心安全環境當中;「靜」讓自己心情平靜穩定,好好地深呼吸、放鬆、休息、睡覺;「能」提升自我有能感,即使無法控制大環境,但仍可掌握生活小細節,比如滑滑手機、找有興趣的事情做,重新找回生活步調;「繫」保持聯繫。拜科技所賜,即便疫情當前,仍有許多遠距的聯繫方式,不要讓自己孤單地承受難過的情緒;「望」懷抱希望。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減少聽聞相關的負面新聞。

圖一:癌症病人有心靈、情緒困擾,建議可至身心科就醫,台東基督教醫院身心科醫師林泰穎(左)、臨床心理師潘序彊可助病人一臂之力。
圖二:台東基督教醫院身心科林泰穎醫師呼籲民眾若察覺身心有狀況,不妨到身心科門診找醫師聊聊。
圖三:到身心科看診,除了服藥,還有心理治療的選擇,左為臨床心理師潘序彊。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更多新聞】

  • 宅消費升溫!疫情逆勢精緻料理 越饗攻佔吃貨的心
  • S’dare免費線上課程 健身舞蹈彩妝開運齊
  • 防疫兼治療 嘉義市推遠距通訊診療2.0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