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應用高科技 台灣茶產業機械化創造大效益

客家電視台/ 2021.06.28 00:00

【宋宇娥 蔡裕昌 屏東】

茶產業可說是與客家人息息相關的產業,有農企業將屏東內埔占地717公頃的老埤農場,闢建成智慧茶園,透過科技管理提升經營效率,從灌溉施肥、噴藥防治到採收,通通機械化,省下10倍人工。這座台灣單一面積最大茶園,預估未來一年可產生3000噸茶葉。

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綠油油的茶園,眼前景象讓人難以置信身處台灣,這片占地717公頃,茶樹種植面積,將近500公頃的老埤農場,就位在屏東縣內埔鄉,是現在台灣單一面積最大茶園。

記者 宋宇娥:「台灣的茶產業,現在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採茶時期相當欠缺人力,老埤農場有500多公頃那麼大的茶園,他們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他們就從日本,引進了大型的廂型採茶機,來解決這個難題。」

五台大型廂型採茶機筆直前進,緩緩剪下整行茶樹的新芽,直到載滿茶菁,這時一旁的貨車就會前來接應,只見採茶機倒下整車滿滿的鮮綠茶菁,因為是機器代勞,就算正逢台灣採茶熱門時段,也絲毫不怕缺工的問題。

台灣農林技術研發部經理 陳正仁:「這時候像桃竹苗那邊,全部在做『膨風茶』,膨風茶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採茶,剛好這時候,台灣的高山茶又正好要採,所以兩邊要搶人工的時候,我們當初規畫這邊,這麼大片的茶園,全部用機械化,所以說就沒辦法人工來採。」

就連茶園的噴藥防治,也是用無人植保機,透過科技管理提升茶園經營效率。

老埤農場植保組操作員 張淳鈞:「因為它的作業速度比較快,所以它的時間、效率也可以縮短,人工也可以節省。」

台灣農林更是第一個,從以色列引入,自動化滴灌設備的種茶業者,茶園裡布建的黑色塑膠管,不說你可能不知道,相較於傳統栽種方式,能省下70%用水、50%肥料。

台灣農林技術研發部經理 陳正仁:「所以我們這裡面都有插水分感測器,感測器可以控制說,這塊地要用多少的水,它就會很精準,一小時要給它多少水,所以說這很省水又很精準。」

農企業投資不手軟,花20億元建置智慧茶園,讓高勞力密集的傳統茶產業,省下10倍人工。

台灣農林茶業處長 鄧志民:「像這裡這麼大片,(傳統)差不多要2、3千人來這裡工作,差不多才足夠,我們整個農場到現在,差不多200個員工,200個員工就夠用了。」

百年製茶公司,引進機械化、自動化、數位化管理系統,進駐非茶鄉的屏東內埔,要用高科技帶領台灣茶產業再升級。

熱門關鍵字:

客家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