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scool 小林村 高雄停水

人變得坐不住、愛爭吵… 當心三級警戒已害你「壓力潰堤」快求救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21.06.19 10:00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三級警戒短時間內難解除,不像地震和颱風等災害一發生就過去,面對疫情不知道會持續多久,國內精神科醫師就提醒,根據統計,在疫情困難期間,壓力反應、焦慮症、憂鬱症和失眠的情況會增加,尤其對於先前有精神疾病史的人來說,可能會加重惡化,因此,不只是身體防疫,心理也要防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表示,不確定感和無助感,容易引起人們的壓力、擔心和恐懼,當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調節,並且持續地累積,最終可能將會侵害我們的心理健康。

怎麼做心理防疫?唐守志建議,可從增加抗壓性、加強韌性和減少危害3方面下手。首先重點在辨識壓力是否適當,是否造成思想、情緒、行為和身體的影響,如果在思考上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在情緒上難以放鬆、覺得焦慮或低落;在身體上覺得緊繃、疲勞,坐不住;在行為上變得孤僻,容易爭吵,難以完成工作,一旦發現這些壓力正在影響自己時,便可以採取步驟去應對。

唐守志說,安全和冷靜都是增加抗壓性的好方法。例如確實做好隔離措施,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外出,接觸物品後用酒精消毒,減少群聚的風險。在資訊安全上,了解訊息的正確性,適當掌握必要資訊,衡量新聞訊息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拒絕接收謠言和傳聞避免壓力鍋效應,學會辨別來自於政治宣傳目的的新聞而不受影響。

在保持冷靜上,醫師進一步建議,可以使用呼吸訓練、肌肉放鬆訓練,思想中斷法,來減少干擾和增加放鬆度。也可以從事獲得正向情緒的活動,例如做瑜珈、閱讀、聽音樂,看電影,或者學習問題解決的策略,模擬問題產生的應對策略。如果,情緒的激動性仍無法減低,則可以使用醫療方式來提供協助,例如適當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等。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北火葬場半個月暴增436人惹疑! 陳時中:死亡不會校正回歸

老人猝死官方通報25例! 陳時中祭「30萬補助」給解剖釐清死因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