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睡得好嗎?如果因疫情影響而有睡眠困擾,那你其實不孤單喔!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至今,影響多數人的生活型態,造成一些身心困擾,其中也包含睡眠品質變差。因為新冠疫情所引起的睡眠問題被稱為「Coronasomnia(新冠失眠)」,是coronavirus(冠狀病毒)與insomnia(失眠)的結合。
為什麼會發生「新冠失眠」?
- 生活型態改變造成經濟及情緒壓力
進入三級警戒後許多行業需要暫停營業或縮短營業時間,導致收入減少,造成許多人的經濟壓力。而被困在家裡也是一大壓力來源,在家工作的新型工作型態可能導致工作與休息的時間難以明確分割。此外,在家的時間變長,因生活習慣及家事分工等因素,與同住者產生摩擦與衝突的機會變多,也造成許多情緒上的壓力。 - 各種不確定性所引起的焦慮感
心中有許多疑問,包含「疫情何時可以趨緩或結束?」、「自己是否接觸到感染源?」、「工作會不會受到影響?」、「何時可以接種疫苗?」等等,隨著疫情的瞬息萬變,許多的不確定性讓我們感到焦慮不安。 - 少了規律的日常活動導致晝夜節律失調
為了避免病毒傳播,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距離,無法像從前一樣隨時與親友歡聚互動,失去這些社交活動會增加我們的孤獨感,並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此外,以前每天可以到健身房報到,休假日可以安排到戶外走走,現在只能宅在家。規律的生活對睡眠是很重要的,例行性活動包含通勤、工作、用餐、運動和社交互動,都有助於強化我們的晝夜節律或睡眠清醒週期的調節。當晝夜節律被打亂時,受影響的不僅僅是睡眠,還包含許多生理功能,包括消化、食慾、免疫反應等。 - 過度的媒體刺激影響心情及入睡
為了即時瞭解疫情的最新發展,我們從電視及社交網路上更廣泛的觀看新聞資訊,包含很多容易引起焦慮的討論及來源不明的訊息,導致諸如恐慌、擔憂、憤怒、及難過等多元的情緒壓力。有研究指出,暴露在越多疫情資訊的人其焦慮感越重。此外,睡前使用3C螢幕的時間越長,接收過多的藍光刺激,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入睡。
把握三原則,找回良好的睡眠習慣
- 規律的日常生活
維持生活作息的規律性,若在家工作,可以利用一些儀式感讓工作與休息有所區隔,例如起床後換下睡衣穿上外出服,家中區分工作區域及休息區域,避免將電腦帶到床上工作等。早晨盡量接受到室外的光照,睡前減少手機螢幕等藍光的刺激。同時也要保持睡眠時間的規律性,固定就寢及起床的時間。 - 定時定量的睡眠
每晚維持固定且合宜的躺床時間,避免晚上睡太久或睡太少的情況。白天適當的小睡可以提升精神,午睡時間建議不超過 30 分鐘,且盡量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此外,減少攝取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增加白天的體力與腦力消耗、維持運動的習慣等,亦有助於夜晚的睡眠。 - 保持平常心
面對疫情保持平常心,做好自己能控制的(例如:維持良好衛生習慣及社交距離、每日待辦事項之安排等),放下對無法控制的事情之擔憂(例如:別人的行為、疫情還會持續多久、防疫政策的論戰等)。接納自己可能有時會睡不好,真的睡不著時先離開床上做一些放鬆運動,待有睡意時再回到床上。
良好的睡眠可以提升免疫力,《英國醫學期刊》近期的研究亦指出,充足的睡眠有助於減少罹患新冠肺炎的機率,所以好好睡一覺也是個不錯的防疫策略!
參考資料
《Sleep Foundation》
文/蔦沐(生醫領域研究人員)
※本文授權自蔦沐。
延伸閱讀: COVID-19/疫情下近過半民眾心理受影響!研究:年輕人、婦女是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