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下個解封日 6/28 只剩 13 天,終於在這一個多月以來三級防疫措施下,逐漸看到些微成果,連續 3 天確診個案數都低於 2 百人,不少民眾開心似乎終於有機會回到過往的生活,到底我們離解封還有多遠?前疾管署長蘇益仁認為,未來有機會採取「逐步性解封」,但已經回不去以前的方式,這樣的生活至少要維持到今年 9-10 月以後。
疫情趨勢朝向好的方向!6月28日有機會如期解封?
今日個案數降到 132 例,距離百例以下越來越靠近,加上死亡數20天以來首度降回個位數8例,指揮官陳時中說:「是朝好的方向來發現!」甚至陳時中也不排除可能各縣市採取不同縣市的降級,果然記者會開完,臉書上不少民眾馬上開心分享如果解封後要去哪裡玩,但看在專家眼裡恐怕大家還要等等,沒辦法馬上回到二級。
雖然在三級警戒下發揮功效,確診數開始往下降,前疾管局長、國衛院榮譽研究員提醒:「過往三級警戒下是可以把疫情拉下來毫無疑問,但是在雙北、桃園社區感染有一定程度的黑數,沒有症狀的感染者在社區流竄,當民眾防疫層級降低,活動性增強時疫情就可能再復發。」
不能單看確診數下降!更精確掌握社區狀況
而這些情況早已經這歐美、新加坡、日本一再發生,而台灣也會面臨相同的處境,所以該怎麼來「解封」三級是個重要的課題,有哪些數據、指標足以讓我們做判斷?
恐怕單看「確診數字」下降是不夠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主任黃景泰認為:「確診數並不是真實情況,貿然解封有很大風險,但也不能一直都不解封,短時間內指揮中心、地方政府應該可以做流行病學的調查,更了解社區、精確掌握社區的狀況。」
畢竟現在的個案數「主要靠想要採檢的人出來採檢」,在廣篩的情況下是否有辦法篩到所有個案?黃景泰說:「每個人都抓來篩恐怕有困難,有沒有辦法在每個點都來篩來看陽性率,如果沒有採取這樣的方式,光看確診數做決定也會有所顧忌。」
專家:採取 2.5 級「有限度」的開放
想要顧及疫情不復燃,也要有適度的開放,或許在第二級防疫與第三級防疫中取得平衡點,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建議:「採取 2.5 級有限度的開放,對民生來講這是一個正向的幫助,讓我們警戒措施發揮最大的功用,慢慢逐步解封讓民生需求跟經濟需求達到逐步的恢復。」
舉例,比如說在三級警戒下戶外是小於 10 人、二級是小於 100 人、其實可以先試試看開到 30 人,民眾也會覺得有往開放、解封的路去走。
而蘇益仁也贊同此觀點,他認為:「也可以採取『逐步性解封』,在某些程度上可以稍微再開放一點,重點就是希望有幾個指標可以達到。」
- 醫療量能維持
- 經濟活絡到某一個程度
- 科學園區、高科技產業持續運作
- 民眾保持日常生活
- 學生能正常開學
蘇益仁也舉例:「例如讓大家可以慢慢回到餐廳內吃飯,但可能人數不能那麼多,但到底要開放到什麼程度,才不會讓疫情恢復過來,我想這些是滿大挑戰!」
防疫「新常態」至少維持到今年9-10月
因為社區仍然有病毒,沒有回到清零,那麼民眾就回不到以前的生活,蘇益仁坦言:「大家要習慣目前的生活,可能會再稍微鬆綁一點,但這樣的生活至少要維持到今年 9-10 月以後。」因為今年 9-10月以後有機會讓 30%-40 %的人口打到疫苗,社區重症、死亡、住院的比例才會大幅降低。
陳秀熙也說:「還是要非常注意小型群聚感染的發生,特別是家戶感染,加上這段時間人流有回籠應該給一段觀察期。」
雖然從這幾天的疫情朝向好的方向,整體評估也是樂觀,代表已經遠離疫情爆發高峰,但該怎麼在防疫與解封間取得平衡,恐怕會是一個防疫「新常態」!
文、王芊淩/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COVID-19/2 種流感病毒可能已經消失!美國科學家:有助於疫情緩解 打新冠疫苗前慢性藥物、抗凝血藥要停藥嗎?藥師、心臟內科醫師解釋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