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提升免疫力,中醫按摩穴位也有效!必按3大穴位養氣、補腎、補脾胃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1.06.09 10:45

疫情延燒,防疫三級警戒再度延長,民眾多配合政策居家防疫,盡量在家,減少外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不必要的與人接觸外,保持營養均衡增加免疫力之外,中醫也推薦可按摩3大保健穴位,養氣、補腎、補脾胃,達到調補元氣、增強體力,甚至能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與代謝、提升免疫力。

中醫推薦可按摩3大保健穴位,養氣、補腎、補脾胃,達到調補元氣、增強體力,甚至能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與代謝、提升免疫力。

中醫推薦可按摩3大保健穴位,養氣、補腎、補脾胃,達到調補元氣、增強體力,甚至能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與代謝、提升免疫力。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賴卉蓮中醫師表示,平時在家可多按摩以下3大穴位,居家保養來自我提升免疫力:

1.養氣穴位-氣海、關元

賴卉蓮中醫師指出,氣海為先天之氣聚集之地,關元則掌管貯存先天元氣,以大拇指指腹按摩,可以達到調補元氣的作用,體質偏寒的人也可以搭配溫敷,有調中補氣之效。

氣海:肚臍下1.5寸(食指中指併攏的寬度)。

關元:肚臍下3寸(食指到小指併攏的寬度)。

養氣穴位-氣海、關元。(圖片提供/南投醫院)

養氣穴位-氣海、關元。(圖片提供/南投醫院)

2.補腎穴位-太谿、復溜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太谿為足少陰腎經的原穴,腎經的氣血都由此向外轉輸,按壓太谿可以補腎陽益腎陰;復溜為腎經的經穴,也是治療身體水液失調的要穴,按壓復溜有補腎滋陰、利水消腫的功效。

太谿:足內側,內踝尖後方與阿基里斯腱之間的凹陷處。

復溜:小腿內側,太谿上2寸(食指到無名指的寬度)。

補腎穴位-太谿、復溜(圖片提供/南投醫院)

補腎穴位-太谿、復溜(圖片提供/南投醫院)

補腎穴位-太谿、復溜。(圖片提供/南投醫院)

補腎穴位-太谿、復溜。(圖片提供/南投醫院)

3.補脾胃穴位-合谷、足三里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賴卉蓮中醫師說,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具有疏散風邪、和胃通腸的功效;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具有健脾合胃補益氣血的功效。按壓合谷足三里可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及代謝,提升免疫力。

合谷:拇指與食指併攏,肌肉隆起最高點。

足三里:膝下三寸(四指幅),脛骨旁開一寸(拇指的寬度)。

補脾胃穴位-合谷、足三里。(圖片提供/南投醫院)

補脾胃穴位-合谷、足三里。(圖片提供/南投醫院)

賴卉蓮中醫師提醒,在按壓穴位時,同一穴位可按壓約1-2分鐘,有酸、麻、脹的感覺即可達到效果,不需要用力揉壓,以免過度刺激反而受傷。疫情當下,避免外出的同時,除了可藉由規律作息、飲食均衡來保持抵抗力,在家時不妨按壓穴位,來提升免疫力。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8569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