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樂透 天氣 魷魚遊戲2

別再把孩子拋高高!這些動作都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1.05.05 12:00

有時候父母與孩子玩時,會把孩子舉高,讓他們「飛高高」,看似親子間親密的互動也有可能造成寶寶的傷害。因為寶寶的頸部肌肉還不穩定,在拋高的過程以容易造過度震蕩傷害頸椎,嚴重時可能造成顱內出血,出現所謂「嬰兒搖晃症候群」。

寶寶腦部脆弱!若搖晃、撞擊都可能釀永久性傷害

1歲以下的寶寶是很脆弱的,三峽恩主公醫院小兒科許宸睿醫師解釋:「因爲這時寶寶腦殼與腦部之間尚約有1公分的脊髓液空隙,如果此時劇烈的上下左右搖晃或是拋接地動作,容易導致空隙中微血管的破裂造成腦部出血、腦部瘀傷、腫脹、壓力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傷或死亡。」

這就是所謂的「嬰兒搖晃症候群」,且不只是孩子被拋高的時候出現,當寶寶在學習走路過程,可能撞到家具或從床上跌落,也有機會造成顱內出血。且寶寶年紀還小,初期腦部受到傷害的時候不要表達,可能會有些微小症狀出現。

「嬰兒搖晃症候群」症狀有哪些?

初期孩子可能出現哭鬧不安、過度安靜、笑容減少、眼神無法對焦、食慾不症、反覆性嘔吐、肢體僵硬、頭部突然僵硬或抬不起來、前囟門鼓起(位置約在額頭上方接近頭頂處)鼓起、抽筋、呼吸速度快等。

許宸睿說:「但症狀會到一週後才逐漸出現,若發現寶寶有相關症狀時,務必盡速帶寶寶就醫,避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怎麼診斷「嬰兒搖晃症候群」?

許宸睿醫師說:「診斷方式通常透過腦部影像檢查,會發現腦部出現多個或廣泛性的病灶,出血位置在硬腦膜下出血或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甚至合併視網膜出血,嚴重也可能有失明的風險。」

若寶寶有顱內出血現象時,會依出血範圍、大小、部位考量後續照護。若是輕微血塊且無新舊病灶,有可能只有輕微出血,可自行體內吸收及後續密集回診追蹤;若合併呼吸困難、抽筋、腦壓上升、噁心嘔吐等情形,會藉由注射藥物的方式以緩解寶寶的症狀,若需要手術時會利用血塊取出方式如手術或抽吸。

許宸睿醫師也提醒,在居家照護的注意事項,必須讓主要照顧者有休息的時間與空間,以免在照顧上產生負面的情緒及壓力。另外在居家照護環境盡量挑選室內桌椅或家具有圓弧邊緣,或加裝防撞邊條及防護桌腳,避免寶寶學習探索環境時期受傷。

許宸睿醫師小檔案

  • 現職:三峽恩主公醫院小兒科許宸睿醫師
  • 專長:一般兒科、小兒神經醫學、發展遲緩、早期療育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嬰兒腹脹千萬別用薄荷醇、樟腦!兒科醫師:2-6歲幼兒也要避免

嬰兒配方奶該怎麼選?新手媽媽把握三大原則不心慌

嬰兒副食品要怎麼挑?過敏醫學會理事長:雞蛋、豆類可以吃,海鮮最好避免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