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誰說孩子無憂慮!小二童「退化」尿床、不吃不睡… 竟是憂鬱症上身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21.04.17 14:00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誰說兒童沒有煩惱!一名小二學童近來就出現「退化」行為,睡不著、常黏著媽媽哭,學校上課也無法專心,甚至反常地尿床或特別早起,家長帶往醫院兒童心智科求助,這才驚覺小小孩子竟然罹患了憂鬱症。

亞東醫院精神科暨青少年心智健康中心主任林育如表示,瞭解後才知道,原來小朋友的奶奶在他升上國小二年級時的暑假過世了,原先開朗活潑的他,早在開學前幾天就開始睡不著,開學後,更是每天早上都說身體不舒服,哭著不想上學;學校上課也無法專心、下課也都只待在教室裡發呆。

行為異常的孩子,不再嘰哩呱啦地分享學校事物,遇到一點挫折就會不耐煩地生氣或大哭,最後甚至飯也吃得不多,只要一催促他做事就又開始哭,吵著要媽媽幫忙。

林育如說,經評估診斷後確認小朋友罹患了憂鬱症,且因狀況持續超過3周,對於學業、家庭生活及睡眠品質的影響甚劇,與父母討論後,決定先讓小朋友接受藥物治療,同時請父母讓小智多休息、放鬆心情,包容他的退化,並給予鼓勵及陪伴。

所幸,林育如指出,在合併輔導老師的遊戲治療與3周的藥物治療後,睡眠品質、食慾便逐漸改善,也恢復以往的活力及笑容,穩定治療半年後就停藥了。

林育如指出,臨床上憂鬱症在兒童間並不常見,盛行率約2%,是腦功能失調的生理疾病,目前認為失去重要親屬、被虐待(疏忽)、重大生理疾病、家族病史等,皆為發病的危險因子,若不治療持續惡化,可能會造成學業困難與人際關係破裂,甚至被誤解為懶惰、對立,對兒童的自我發展有重大影響,甚至可能使孩子產生自殺意念與行為,需早期積極介入治療。

如果症狀尚不嚴重,醫師建議,可使用心理治療與環境支持;若症狀嚴重時,則建議合併藥物治療,通常可獲得有效改善。呼籲家長要隨時注意孩子們的情緒與行為,尤其在經歷重大變故後,若有發現持續性的異常或退化性行為,建議要趕緊到兒童心智科就醫。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醫界翻轉概念!安寧療護非「送終」 即早啟動晚期癌病人能活更久

疫情宅在家半年「全身無力不能跳」 她才40歲竟已經肌少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