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血壓控制好就不會有心血管疾病!當走路越來越喘,就要當心否是有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心臟內科醫師指出:「其實主動脈會隨著年齡增長、鈣化,當越來越狹窄後慢慢會出現不適的症狀,但若一直置之不管,隨時都有可能有猝死風險。」
年紀漸長血壓穩定 卻走路越來越喘
隨著年紀增長,血壓控制極為重要,一位85歲老太太,有高血壓問題長達20年,經過規律用藥穩定控制。但近期走路不到50公尺就很喘,甚至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但因為血壓穩定控制在110-120 mmHg,誤以為只是體力變差所導致。
但後來老太太狀況沒有改善,甚至足不出戶,直到近日突然昏倒,就醫後經醫師安排檢查確診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由於藝人劉真她就是因為先天性主動脈瓣膜狹窄,出現氣促、喘等症狀,才要開刀治療,讓民眾對於心臟中的主動脈更加關注。
主動脈瓣膜會隨年齡增長鈣化!越來越狹窄
主動脈瓣膜由3個瓣葉所組成,在人體循環系統中扮演心臟血流通往全身的大門,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部副主任黃啟宏解釋:「因為主動脈瓣膜會隨年齡增長鈣化,進而狹窄,就像年久失修的厚重門板,開口愈來愈小,心臟能輸出的血液愈來愈少,許多症狀也伴隨而來。」
多數病人在輕度狹窄時沒有症狀,隨著狹窄程度愈來愈厲害,就會出現呼吸困難、頭昏、暈厥、心絞痛等不適症狀,嚴重甚至導致心臟衰竭。黃啟宏提到:「然當出現這些症狀出現時,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往往剩下不到兩年,且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不僅大大影響病人生活品質,更可能威脅生命,宛如隨身帶著不定時炸彈,隨時有猝死風險。 」
主動脈瓣膜狹窄不一定要開心手術!心導管也可以處理
但若真的被診斷出主動脈瓣膜狹窄怎麼辦?過往「開心手術」是解決此疾病的唯一方法,但傳統開心手術,就必須將心臟打開置換主動脈瓣膜,這類病人往往是年紀很大或合併有多重器官系統疾病,有時不只無法承受鋸開胸骨、讓心臟停止跳動的大手術,甚至連全身麻醉的風險都很高,因而喪失治療機會。
幸賴現今醫療技術發達,現行也可以藉由心導管方式將新的主動脈瓣膜經由周邊動脈沿血管擺至定位而植入心臟,黃啟宏說:「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提供另一種有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方式。
黃啟宏醫師提醒:「若發現家中有高血壓病人血壓雖逐漸正常,但卻出現很喘、胸悶痛、呼吸困難、頭昏、暈厥等症狀時,仍要提高警覺。」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