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電腦、手機、3C產品不離身,當手部過度操作這些產品後,惱人的痠麻感也跟著上身;即使是想要運動,如果方式不對,同樣會引起手部傷害。近日由於不能出國,國內運動興起,自行車運動也成了熱門選項。然而醫師指出,自行車帶來的問題也讓就診人次持續上升。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復健部林樞寰醫師表示,近年來,騎自行車運動已經成爲台灣熱門的休閒活動。長距離的自行車活動,雖有其樂趣、益處,但若不注意,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
自行車騎士常見的「自行車手」是壓迫導致
「臨床上,最常看到的問題是車友表示手麻。」林樞寰指出,會造成手指麻木、感覺異常或手指精細動作無力的原因有許多,例如:第八頸神經根及第一胸神經根病變、臂神經叢損傷、肘隧道症候群、腕道症候群、單車手麻痹…等。
單車族常見的「Cyclist’s Hands(自行車手)」或稱「車把麻痺症候群」這是在手腕關節處的尺神經受壓迫的症狀。
這種問題常見於使用彎把單車的騎士,主要是在彎把的公路車,腕部需向大姆指側彎,再加上車程時常一騎就是幾十公里,又上半身過度向前傾,導致手腕壓力過大,使尺神經壓長時間迫在彎把上而引起小指及無名指外側發麻的症狀。
長程騎行約有2、3成選手會出現手部症狀
醫師除了藉由病史及理學檢查外,往往須安排電學檢查,以瞭解是什麼神經受傷,在什麼部位受傷,及嚴重程度為何,有時還需要安排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檢查來協助查明原因,以提供正確治療。
手腕前面有兩條神經分別是正中神經及尺神經,控制手部精細動作及感覺。容易因為長時間使用或壓迫而造成傷害。根據文獻報告,在手腕處造成的尺神經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與職業工作有關,其次是局部有異常結構組織壓迫,例如腱鞘囊腫。
另外長距離騎自行車選手也是高風險族群,研究調查顯示,多天數長距離騎乘自行車活動,有二至三成選手會出現手部相關症狀,主要原因是因為長時間要用力握住自行車手把所致。
改變姿勢、手部壓力若仍未改善,需要就醫避免肌肉萎縮
不過通常只要改變姿勢,麻痺感就會逐漸消失。建議單車騎士們調整合適的姿勢,上半身不要過度前傾。使用手套軟墊保護,最重要的是騎乘途中要適度的休息,避免使用過度產生不必要的傷害。
如果一直未有改善,就應立即尋求醫生以及物理治療師的協助給予適當的處置。要是拖太久,置之不理情況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手掌肌肉的萎縮無力等症狀。
3大關鍵避免手麻找上身
林樞寰醫師強調,任何疾病預防遠勝於治療,如果有計畫從事長距離的單車活動,下列建議將可減少傷害的發生。
首先,不管是腕道症候群引起的正中神經傷害或單車手麻痹引起的尺神經損傷,通常是因為長時間維持不當姿勢或壓迫造成的。因此調整單車手把,使手腕維持在自然中間位置,以緩解手腕潛在過度伸展而造成神經壓迫,是重要的。
- 穿戴合適手套。有研究顯示穿戴有襯墊手套可以顯著降低手部壓力,減少神經壓迫。
- 時常改變手部姿勢,以避免同一部位受力,分散壓力。
- 騎乘途中應適度休息。
從事任何運動都有可能發生運動傷害,做好事前的準備,就能減少傷害的發生,才能享受運動的益處及樂趣。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