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氣喘勿再依賴短效型擴張劑 控制不良反增急性發作率

健康醫療網/ 記者黃心瑩報導 2021.03.23 09:40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每十人中就有一個人有氣喘,氣喘患者隨手一罐吸入劑,沒事就吸一口。不過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廖信閔指出,這種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已於 2019 年全球氣喘治療指引建議不要再單獨使用,因可能增加氣喘急性發作的風險,過於依賴急救藥品,反而顯示氣喘控制不佳,應該尋求醫師評估調整控制型用藥,切勿過度排斥吸入性類固醇。健保也有給付生物製劑用於嚴重型氣喘患者,規律用藥才能避免氣喘急性惡化。

氣喘需長期控制 減少急性發作風險

氣喘是一種慢性氣道阻塞疾病,較難根治但需要長期控制。廖信閔醫師表示,若不妥善控制,使氣管長期處在慢性發炎情形,會導致氣道變形而產生呼吸障礙,也會增加氣喘急性發作風險;若遇上過敏原刺激、氣溫變化大,患者容易產生喘鳴、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甚至遭遇到氣喘嚴重發作,若未及時得到有效治療就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且無論任何嚴重程度的氣喘,患者都可能面臨急性發作的風險,如何穩定地控制氣喘,成為患者日常生活的重要課題。

階梯式治療調整藥物 吸入性類固醇副作用低

氣喘經過適當治療可緩解,依氣喘嚴重度差異而有不同的治療藥物,稱為階梯式治療。根據全球氣喘(GINA)治療指引所示,以吸入性類固醇為基底,依照個人症狀及藥物反應調整劑量,1、2 階的治療用較低劑量的吸入性類固醇做氣喘保養,3階就必須加入長效支氣管擴張劑,並根據治療反應調高吸入型類固醇劑量。

至於有些患者會擔心類固醇副作用,廖醫師表示,與針劑和口服的不同,吸入型類固醇劑量是以微克(百萬分之一克)為單位,「一顆口服類固醇的藥物效價遠高於一整天高劑量吸入型類固醇,且吸入型類固醇是直接作用於呼吸系統,較無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可能造成的到全身副作用(月亮臉、水牛肩、高血糖等)。」

全球氣喘治療指引 不再建議單獨使用短效擴張劑

由於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藥效僅能維持 5 至 10 分鐘,氣喘症狀仍反覆發作,就表示病情控制不佳。廖信閔醫師指出,全球氣喘(GINA)氣喘治療指引,已不再優先推薦使用,相較於單一使用短效型擴張劑,長效型氣管擴張劑可於 5 分鐘內生效,且藥效長達 12 小時,和吸入型類固醇併用作為控制藥物是比較好的氣喘治療選擇。


新聞圖片

嚴重型氣喘 善用生物製劑

若使用到中高劑量吸入型類固醇仍經常經歷氣喘發作,或是感到胸悶、喘、呼吸不順,在排除其他共病症或是環境等干擾因素後,可能屬於嚴重型氣喘。廖信閔醫師說明,這類患者雖然只佔所有氣喘患者的 5-10%,但由於急性發作的風險較高,所耗費的醫療資源卻是占了整體氣喘患者的一半。嚴重型氣喘就其發炎途徑不同,還可以特別分出過敏型以及嗜酸性球氣喘兩種,後者是因為患者體內嗜酸性球數量過高,針對困難控制的嚴重型嗜酸性球氣喘,除了保養的吸入型藥物治療之外,還會加入後線的生物製劑治療,根據其作用機轉不同,一種屬於攔截 IL-5 發炎介炎物質的單株抗體,進而阻止後續由 IL-5 誘發嗜酸性球活化的發炎反應;另一種為 IL-5 受器阻斷劑,佔據嗜酸性球上的 IL-5 受器,嗜酸性球就無法接受 IL-5 等相關刺激訊號而活化,進而阻斷氣喘發作惡化。廖信閔醫師說,兩種生物製劑針對嚴重型嗜酸性球氣喘患者在第三期臨床試驗都展現出顯著的療效,其中,IL-5 受器阻斷劑造成嗜酸性球凋亡的速度特別顯著。

規律用藥作為日常保養 自行停藥提高發作率

廖信閔醫師提醒民眾,不要過度害怕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和照護醫師討論所使用的吸入型藥物,並根據病況遵循醫病雙方的討論結果用藥,才是氣喘長期控制的治療基石,此外吸入型藥物發展越來越方便,目的就是提高患者的藥物順從性,診間很常看到用藥 2、3 個月覺得症狀好轉自行停藥的案例,過一陣子又會氣喘吁吁的跑來就診,因此規律使用吸入型藥物控制氣喘才是長期穩定病情的最重要法門。


【延伸閱讀】

老菸槍戒菸換季依然喘咳難癒? 肺阻塞合併氣喘不容小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3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