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出現今(2021)年首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今年3月16日來臺工作,因發燒於機場攔檢通報,經登革熱NS1快篩陰性後,送至醫院就醫及採檢COVID-19,其中機場採檢之血清檢出屈公病毒陽性確診。個案目前住院隔離中,同行者2人目前均無疑似症狀。
我國自2007年10月將屈公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累計232例確定病例,其中本土病例21例,境外移入211例;境外移入病例中,九成個案感染地為東南亞國家,以緬甸(70例)為多,其次為印尼(62例)及菲律賓(28例)。近期東南亞多數國家屈公病疫情處相對低點,泰國及馬來西亞今年迄今累計百餘例,尚低於去年同期,惟馬來西亞吉隆坡洗都(Sentul)近期爆發屈公病疫情,2月16日迄今累計已逾50例。
疾病管制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說:「屈公病與登革熱相同,都是藉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所以這個疾病不會人傳人,潛伏期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
「屈公病」症狀跟登革熱很像,但嚴重程度沒有登革熱嚴重,但70%的患者都會有關節疼痛的症狀,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腳踝,另外也有會發燒、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的情況,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大多數患者約在7至10天內可康復。
疾管署呼籲,計劃前往東南亞等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應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並居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入境臺灣或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應主動通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就醫時請告知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等,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
文、圖/王芊淩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