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又是「主動脈剝離」奪命!23歲男模驟逝 心臟科醫師:一成機率發生在40歲內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1.03.16 15:56

新聞圖片

藝人黃鴻升去年因為主動脈剝離逝世震驚社會!如今又一名凱渥男模張誌軒因為「主動脈剝離致血管阻塞」搶救失敗死亡,但他年僅23歲!奪命的主動脈剝離是個非常急促且危險的病症,患者發病後每小時即可增加1%死亡率,至少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有時不典型的症狀也讓醫師不是那麼好做診斷。

男模張誌軒在昨天深夜運動之後,突然感到心臟不適暈倒,雖然送醫搶救但最終失敗死亡,死因為「主動脈剝離致血管阻塞」,凱渥稍早在臉書上證實此事。只是連續這幾起因主動脈玻璃病逝的案例,讓人懷疑主動脈剝離專找上年輕人嗎?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導管室主任蘇峻弘表示:「主動脈剝離大多好發在5070歲男性,但有研究顯示這個發生率十萬分之三的疾病,仍有一成機率會發生在40歲以內的族群。」

有些患者雖然年紀輕輕、又有定期運動,看似並非高風險族群,但是長期抽菸、又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在氣溫變化時就引發主動脈剝離急症。為什麼主動脈會剝離?其實只要主動脈的彈性變差,就會增加了剝離的風險。而導致動脈彈性變差的原因有4種,包括:

  1. 高血壓
  2. 動脈粥狀硬化
  3. 馬凡氏症候群
  4. 外傷因素

麻煩的是,有些症狀不典型的患者會增加診斷大難度。蘇峻弘指出:「有些病人的主訴會是腹痛、頭暈、嘔吐、全身軟弱、下肢無力等,醫師往往很難因此想到主動脈剝離而延誤診斷。」

有些人一開始表現的症狀只是無力、畏寒合併咳嗽,即使三天後症狀惡化仍未有嚴重胸痛,若非心電圖呈現明顯疑似心肌梗塞變化,醫師也很難聯想到急性心血管疾病。

其實,主動脈剝離以心肌梗塞表現也相當危險,因為醫師會在緊急心導管檢查前給予抗凝血劑,這些藥物會使確定診斷後的手術難以止血,增加手術的困難度及風險。

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吳清文主任也提醒:「大部分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都起因於高血壓,病人的典型症狀為像撕裂傷一般的劇烈的胸痛或背痛,民眾平時應保持清淡的飲食,戒除菸酒和保持生活作息正常,並定時安排健康檢查,注意保養身體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致命風險。」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年輕人得心臟病比例增加? 醫界:未來心血管疾病患者會越來越多

別小看血管問題!動脈瘤、動脈剝離致死率近100%

「主動脈剝離」驟逝!致命重症好發高血壓族群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