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後,台灣的地緣戰略價值谷底翻身,終於殺出一條血路。1992年是台灣對外軍購案的大豐收年。(圖片取自網路)
中國威脅論與台灣軍購案
作者/齊茂吉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克林頓入主白宮後,任命羅德(Winston Lord)為主管中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德曾任季辛吉助理,當年尼克森抵北京訪問,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尼克森及季辛吉時,羅德是唯一在場的隨員,他負責美方的記錄。
羅德曾任駐北京大使,1989年2月,老布希至北京進行工作訪問,結束參訪後在大使館宴請中方貴賓,羅德未請示老布希即邀請異議人士方勵之赴宴,令老布希十分尷尬,當然對羅德有微辭。羅德是共和黨員,後來投靠民主黨的克林頓,事出有因。羅德一上任後,即積極介入中國政策,並在人權問題上傳達强硬的信息,施壓北京當局未果。事實上,美中關係錯綜複雜,人權只是其中一個議題,若在這個議題上死纏爛打,也未必符合美國利益。
六四事件後,美希望中國變成第二個蘇聯
必須指出的是,「六四事件」後,老布希對華政策仍然採取積極接觸(active engagement ),克林頓並未改變接觸政策。畢竟後冷戰時期,全球化的結果,世界各國經濟互動愈加密切,美中也不例外,兩國存有高度經濟依賴性。鄧小平即對尼克森强調:「中美關係有一個好的基礎,就是兩國在發展經濟、維護經濟利益方面有相互幫助的作用。中國市場畢竟還沒有充分開發出來,美國利用中國市場還有很多事情能夠做。」
最後,克林頓採取了全面接觸(comprehensive engagement ),在「接觸中尋求合作,在接觸中尋求改變,在接髑中尋求施壓」。顯然,美國搞的是兩面手法,既圍堵又接觸,希望中國大陸自發性地「和平演變」,導致社會主義江山變色,變成第二個蘇聯。
與此同時,「中國威脅論」應運而生,來勢洶洶,始作俑者是Samuel Huntington ,他在1993年Foreign Affairs 夏季號上發表的專文,提出著名的「文明衝突論」,認為邁入21世紀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基督教文明勢力,將面臨中國儒家文明及伊斯蘭文明兩大勢力的挑戰。此外,Joseph Nye的「秩序穩定論」稱,中國一向具有文化優越感,但在近代史上曾遭到凌辱及侵略,一旦中國崛起,將難以安於現狀,勢必對美國構成挑戰。
有2位學者則提出比較務實的觀點,Harry Harding的「非敵非友論」稱,美中關係是脆弱的(fragile),由於美中兩國在各方面都存在差異,對美國來說,中國既非敵國,也非盟國,兩國都不應對對方存有過高的期望,雙方關係有賴共同的努力來維護,才有可能平穩發展。Henry Kissinger的「重要非盟國論」稱,中國走向強大的趨勢是不可抗拒的,中國究是敵是友,仍不確定,如將中國視爲敵人,那麽就是美國的敵人。美國應尊重中國的利益,承認中國的區域性或全球性的大國地位。處理好兩國關係,有利於美國的全球力量均勢,也可避免出現中國與美國抗衡的局面。
中國威脅論,促使美「以台制中」軍售台灣
在中國威脅論醞釀之際,老布希決定對台軍售F16,在1992年9月2日宣佈,軍售150架F16給台灣,這也是1982年「八一七公報」後,美國對台最大單的軍售項目。雖然老布希決定這單軍售,直接的原因係爭取總統連任的德州選票;但是蘇聯解體後,地緣戰略格局的改變,「以台制中」的戰略考慮也是重要的原因。
1992年時,解放軍自前蘇聯購買的24架Su27列裝,國軍空軍的主力戰機F104及F5E,已相當老舊落伍,除了在美方協助下發展lDF外,並準備自法國購進60架M2000戰機。美方若不出售F16,國軍空軍在台海無法維持局部空優,不利於台灣安全,並廹使台灣尋求其他途徑引進先進戰機,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也沒有必要將這單軍售拱手讓人。當時,自北京調回華府出任國防部助理部長的李潔明,進行評估後,建議只要出售50架F16,老布希最後決定的數量是150架。這批戰機列裝國軍空軍後,再加上60架M2000及130架自製的lDF,解放軍空軍即使擁有數量有限Su27,台海均勢不會失衡。
針對美方軍售F16的重大舉措,中方雖提出强烈的抗議,却無反制行動。緊接著12月22日,法方通報中方駐巴黎大使館,法國政府已決定批准向台灣軍售60架M2000。法方辯稱,美國能夠軍售台灣,為何法國不能?中方大發雷霆,隨即撤銷擬議中的多項大型合作項目,如廣州地鐵;不再商談任何大型經貿合作項目;嚴格控制兩國副部長級以上官員的來往;立即關閉法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等等。
當時,中美關係尚未恢復正常,美方仍未解除制裁,中方投鼠忌器,無力阻止美國軍售F16。因此,中方拿法國來出氣,手頭上也有對付法方的經貿籌碼。事實上,在法方軍售M2000前,1991年6月法國外長迪馬曾致函錢其琛,就準備軍售6艘拉法葉艦體一案,法國政府決定不反對法商和台灣進行談判。經過一番折衝,中方未能阻止這單軍售案。法國又加碼將具有攻擊性的M2000軍售台灣,中方是可忍孰不可忍?若不出手擋住這股軍售台灣的勢頭,歐洲其他國家跟進,中方將疲於奔命。
無可置疑的,自1982年「八一七公報」後,台灣很難自美購進先進的戰機,即使最友台的雷根(Ronald Regan)亦未出售F16給台灣,在美中對抗蘇聯的共同利益下,台灣的地緣戰略價值大不如前。1972年2月尼克森訪華,美中關係破冰,並進行戰略合作,美國未出一兵一卒,即將對抗蘇聯的戰略防線推進幾千公里到中蘇邊界,利用解放軍牽制蘇聯百萬兵力,蘇軍無法將大軍調至華沙公約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才能維持基本優勢。由於,蘇聯陷入歐亞兩面為敵的戰略劣勢,唯有不斷擴軍,陷入無止境的軍備競賽。與此同時,1979年冒然出兵阿富汗,蘇聯付出了慘重代價後,1989年被迫撒軍,但已無法挽回頽勢,1991年底蘇聯解體。對美國而言,無疑是二戰後最大的戰略性勝利。
然1989年「六四事件」導致美中關係的惡化,接著蘇聯解體,中國威脅論開始甚囂塵上,台灣的地緣戰略價值谷底翻身,終於殺出一條血路。1992年是台灣對外軍購案的大豐收年,自美購買150架F16,又自法購買60架M2000,再加上自製的130架lDF,在維護台灣安全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