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2021 兩廳院三駐館藝術家 回應當下文化社會脈動

民生@報/ 2021.02.26 18:07

【文/陳小凌】「我今天準備的這束玫瑰跟我接下來要做的計畫有關,每朵玫瑰上面都是一則女性犯罪的故事,它看起來很美,但打開來都是曾經震驚社會一時的犯罪故事。這兩年,我有一個議題支線聚焦這些女性犯罪者如何走到這個議題上,中間發生什麼事情。」活躍於劇場及影視的編劇詹傑,向來對社會發展與議題有著濃厚興趣,此次在兩廳院駐館,將以女性犯罪群像及政治喜劇發展做全新劇本創作。

 

編劇詹傑今天準備的這束玫瑰談駐館計畫。陳小凌攝影。

 

在基隆居住三十幾年,詹傑想帶大家去一些平常不會去的基隆景點,例如崁仔頂漁市場、仁愛市場、報關行大樓,最後會去媽媽開的從70年代台派老查某卡拉OK,那是開放式空間,包廂就是想唱的去。詹傑說:「我的創作有三個劇本是從基隆長出來的,希望大家看過戲後可以去看這些場景是如何誕生。旅行的最後有機會跟那些阿姨們聊聊天,早年的顧客是碼頭工人或是魚販,她們其實很少機會遇到年輕客人,是屬於那種紅粉知己的感覺,跟阿姨們互相聊天的經驗會很有趣。」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駐館藝術家不是只為了選他們來做節目,更期待這個選擇能為社會帶來什麼,或是去影響藝文產業。駐館藝術家透過『邀請制』,在找對創作有見地、對產業未來有思索的藝術家,也更加突顯兩廳院在營運理念與策略的訴求,回應當下的文化發展與社會脈動。」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與新任駐館藝術家合影。陳小凌攝影。

 

2021年,兩廳院邀請三位藝術家「進駐場館」,包括阮劇團創辦人汪兆謙、劇場與影視編劇詹傑與導演暨教育工作者黃郁晴,三人將藉由兩年的駐館期間,與場館攜手打造屬於下一個世代的劇場,不只是空間與作品,也將回應「劇場」的營運本質。

 

2003年創辦「阮劇團」的汪兆謙說:我是個導演,在未來這兩年除即將發表的作品《十殿》,阮劇團有很大一塊是跟傳統技藝合作,我會跟駐法的偶戲老師楊輝推出改編自薄伽丘的《十日談》,場景發生在釣蝦場,串連北中南五六個劇團團主一起共演《釣蝦場的十日談》。期許自己能夠:「和兩廳院一起更打開劇場的公共性,以及藝術如何更積極地介入社會,都是我期待的事情。」

 

2021年兩廳院三位駐館藝術家。陳小凌攝影。

 

身兼劇場導演、演員、劇本翻譯、戲劇教育工作者等多重角色的黃郁晴,將在兩廳院以「#MeToo事件」為起點,發展性別議題為主軸的全新劇場創作《左手香》;同時預計與表演藝術圖書館合作,開辦讀書會、工作坊等藝術教育推廣計畫,讓青少年的戲劇與劇場教育再深化。黃郁晴認為:進劇場看戲是個充滿「儀式性」的過程,「我一直思考的是現代人為什麼要進劇場?我希望找尋現代人走入劇場的儀式性。」

 

她說:第一場讀書會讀的是的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意外地非常多人報名,才知道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對兩性之間、性別議題有很深的關切。讀書會的選書會以性侵害為主,還會提到「厭女」或教育層面的概念。我們思考的是如何將大家的背景及對這個議題的不同看法,可以變成是一個好的思想碰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