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骨鬆性骨折後該怎麼辦,一定要馬上開刀嗎?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暨教授陳崇桓醫師表示,骨折的治療方式,主要會依照骨折不同部位、病人個別情況給予不同治療,至於手術是否微創並非重點,關鍵在於醫師利用損傷最小的方式完成必要的手術。他更呼籲民眾,除了手術治療、藥物等保守治療外,生活習慣的改變也相當重要。
骨質疏鬆症 骨頭脆弱易骨折
陳崇桓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沉默的疾病,大多數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往往等到骨質流失嚴重,出現突發性骨折求醫才發現。他強調,原則上跌倒並不會導致骨折,對於骨鬆患者來說,由於骨質流失速度過快,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突然承受過重的外力,例如搬重物、輕微跌倒碰撞都可能因為骨頭脆弱,無法承受負荷而造成骨折,這與受較大外力、高處墜落導致創傷性骨折不太一樣。
骨鬆性骨折 保守治療、手術治療?
針對骨鬆性骨折,分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主要會依據不同部位、病患情況給予不同的治療建議,以下為陳崇桓醫師分析脊椎骨、髖關節、橈骨三部位治療方法,其中,以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常見:
(1) 「脊椎骨折」:脊椎骨折治療上,一般先採取保守治療,若是經過六周時間,若是藥物不甚理想、穿背架沒有改善、情況惡化嚴重,患者仍劇烈疼痛情況下,則會進一步考慮「椎體成型手術」,該手術是將骨泥用細針注入椎體作為立即性支撐,可以大幅地減緩疼痛,但注入骨泥有其風險性,椎骨前端是大血管,後端是神經,不慎灌入可能引起併發症。
(2) 「髖關節骨折」:由於髖部骨折照護不易,治療上建議患者先採取手術治療,減少臥床機會。髖部骨折主要有兩種:(A)「位移性股骨頸的骨折」採用人工關節置換,無論前開、後開都能得到不錯的恢復。(B)「轉子間骨折」採用內固定方式(骨髓內釘、鋼板),不過術後恢復期長,若是無法用助行器支撐體重,需要一段時間坐輪椅,期間若沒有適當地肌力訓練可能造成肌肉萎縮。髖部骨折平均一年內死亡率百分之十至二十,四成終生不能起身走路,八成喪失獨立生活能力,只有兩成的人恢復獨立生活能力。
(3) 「手腕橈骨骨折」:遠端橈骨骨折,如果變形粉碎或是關節處受損,可考慮使用內固定或鋼板固定等方式,不過建議採自費的鎖定式鋼板,有較好的固定效果,手術後一兩天即可出院。
養成運動習慣 延緩骨質流失
面對骨鬆,陳崇桓醫師強調,應積極及早治療,因為骨質的增加相當緩慢,提早治療可於年紀大時減少不必要的骨折風險,避免未來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另外,藥物選擇方面,應在醫師遵循下服用,不建議自行購買坊間藥品。
「骨頭是很神奇的組織,當骨頭接受到力量時,會長出更多骨頭!」陳崇桓醫師提醒,預防骨質疏鬆症應有長遠的眼光,提早養成運動的習慣,例如跳繩、慢跑等負重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呼籲家中有長輩者,應慎防跌倒、避免障礙物、注意照明、訓練平衡感等,並補充鈣質與維他命,保持好骨力。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1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