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ature》旗下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有一篇新的研究,對於感染新冠後,體內的抗體是否具有長期保護能力,展開了研究。這項研究不僅有來自哈佛大學Ragon研究所、布萊根婦女醫院、麻省理工學院(MIT)和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和醫生,還有科技巨頭馬斯克(Elon Musk)及其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4000多名員工。
這項研究啟動於2020年4月,也就是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引起大流行的初期,當時人們對於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能夠起到多大的保護作用並不清楚,也不確定無症狀感染是否可以產生足以中和病毒的長效抗體。因此,研究人員最初的目標是測試感染者體內抗體隨時間推移的變化。
於是,這一合作項目很快招募了4000多名分佈在美國多地的SpaceX員工,自願每月進行血液監測。其中,有約300人感染了新冠,包括輕症和無症狀感染。研究人員對120人的數據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他們的感染情況和隨後的抗體水平。
擁有抗體的人,並不意味著將對新冠病毒免疫
採用多項複雜的技術分析了這些抗體的免疫應答後,研究人員發現,在輕症病例中,有較強症狀的個體出現了大量抗體,並發展出與天然免疫保護相關的免疫功能。但是,存在新冠抗體只能用來指示曾暴露於新冠病毒,但還不足以確定是否具有長期保護,一些症狀較輕的個體,產生的抗體較少,達到長期免疫閾值的可能性較低。
「擁有抗體的人,並不意味著將對新冠病毒免疫。」領導這項研究的Galit Alter博士總結說。「這項研究實際上告訴我們,重要的不僅僅是有沒有抗體存在,在保護性免疫應答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抗體的數量和類型。」
隨著疫情發展,當二次感染病例逐漸出現,這些研究結果也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再次感染。研究團隊表示還將繼續每月測試,監測二次感染,尤其是在突變病毒株傳播的情況下。
當下,全世界已有多款新冠疫苗問世,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發現還為指導接種提供了訊息,比如可以用於了解哪些人的感染風險更高,應優先接種疫苗。
值得一提的是,Alter教授指出,「好消息是,在接種了兩劑疫苗後,大多數疫苗誘導的抗體滴度水平遠高於研究中測試的這些個體。」換句話說,疫苗確實達到了保護個體的效果。
參考資料:Discrete SARS-CoV-2 antibody titers track with functional humoral stability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COVID-19/美國驚傳第一例器官移植後確診!密西根婦女換肺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