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有關疫情的消息都在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好消息、壞消息,真消息、假消息。面對未知,焦慮在所難免。但沉下心來細細想想,你就會發現:這場疫情,本質上是人類與一個新物種的戰役,這一回合人類因為輕敵,付出大量的時間和代價。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了解一下敵人,才能更好地去戰鬥。所以,我們不妨仔細疏理一下冠狀病毒的歷史,用理性、科學的方式做好防疫工作。
冠狀病毒大家庭可分為4個屬與4個亞群
所謂的冠狀病毒,其實是一大類病毒,因病毒顆粒的外形像皇冠而得名。冠狀病毒包膜上,會有類似於皇冠上鑲嵌的珍珠的大凸起,是一種叫做棘蛋白(spike)的蛋白質,它決定著病毒能感染哪些動物即宿主,以及感染宿主細胞的類型。
冠狀病毒是RNA病毒,在所有已知的RNA病毒(例如流感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HIV等)中,冠狀病毒的基因體是最大的。按照系統發育的不同,冠狀病毒這一大家子被分成了α/β/γ/δ四個屬,其中β屬又分成了A/B/C/D四個亞群,每個屬有不同的毒株。
而對於感染人的冠狀病毒,目前發現的只有7種。新型冠狀病毒的這個「新」(novel)就是因為它在2019年以前從來沒有被發現過,所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nCoV。
冠狀病毒家族共用折磨人的七大魔王
回顧歷史就會發現,人類與冠狀病毒這一大家子的抗爭早就開始了,大約從半個世紀前開始人類就陸續發現許多冠狀病毒。我們先來說一說4種比較常見卻不怎麼受大家重視的人冠狀病毒。它們分別是229E、OC43、NL63和HKU1。
單從病毒的名字中,我們也能發現一些有意思的訊息。比如,NL代表著荷蘭(Netherlands),而HK代表著香港(Hong Kong),這兩種冠狀病毒都是以最先分離到的病毒毒株的所在地命名的。
1966年和1967年,芝加哥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分別從普通感冒患者的呼吸道中分離了229E和OC43冠狀病毒,它們分別是α屬和β屬冠狀病毒。
儘管這兩種病毒沒有SARS、MERS冠狀病毒那麼出名,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大魔頭。由229E和OC43冠狀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占到了15%-29%,並且病毒感染的對像不分年齡,老的少的都有可能被感染。常見的症狀有全身不適、頭痛、流鼻涕、喉嚨痛,少部分患者的患者會有發熱咳嗽症狀。
而在2004年,科學家先是從荷蘭一名7個月大的嬰兒體內分離到了新的冠狀病毒NL63,這名被病毒感染的小寶寶有鼻炎、結膜炎、發熱和支氣管炎。同一年,科學家又從一名患有肺炎的8個月大男嬰體內分離到了NL63。NL63屬於α屬,並且它還欺軟怕硬,專挑小朋友、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去感染,導致呼吸道疾病。
HKU1則是科學家們在2005年從一名71歲的香港肺炎患者中首先分離得到的,它是β屬冠狀病毒。
由HKU1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症狀不容易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區分,絕大多數患者有發熱、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而下呼吸道感染則會表現出發熱、排痰性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症狀。絕大多數HKU1感染都是自限性的,僅有2例報告的HKU1感染肺炎患者死亡。以上所說的4種人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都有分佈。
SARS爆發後,人類開始重視傳染病防控
接下來,我們就是大家比較關注的SARS冠狀病毒、MERS冠狀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它們都是β屬冠狀病毒,可以算作是好兄弟。從2002年11月開始,SARS在廣東爆發,隨後蔓延至全國、傳播至其他國家,至2003年7月疫情被控制住,SARS共波及了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病例數達8273例,死亡775例,病死率近10%。
感染者出現的症狀有發熱、肌肉疼痛、頭痛、乾咳、呼吸困難等等,還有30-40%的患者出現了腹瀉。在這場災難後,我們才更加重視起傳染病的防控。然而,新發傳染病從來都不會跟人類打招呼並且來勢洶洶,當人類反應過來,疾病已經蔓延開來。
MERS於2012年在中東地區爆發
2012年6月13日,一名60歲的沙烏地阿拉伯男性在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症狀一周後,入住了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二大城市吉達的一家私人醫院。儘管醫生們給他採取了藥物等一系列治療措施,這名男子還是在嚴重肺炎和多器官衰竭後去世了。
直到2012年10月份,《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才首次報導了有關這名男子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即MERS冠狀病毒。
後來,科學家們通過回顧性分析發現,MERS冠狀病毒其實早已肆虐:2012年4月,約旦一家醫院的重症監護室發生了11人不明原因感染,導致1人死亡,感染者中有8人是醫護人員,而這場疫情的元兇就是MERS冠狀病毒。
相比於SARS,MERS其實更可怕。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全球實驗室確診的MERS病例有1621例,死亡584例,病死率高達36%。MERS常見的症狀有發熱、肌肉疼痛、關節疼痛、頭痛、咳嗽、肺炎等等,還有約1/3的患者有腹瀉和嘔吐症狀。
面對新冠,人類還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最後,我們來簡單說一說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是β屬冠狀病毒,可經呼吸道飛沫(打噴嚏、咳嗽等)和接觸傳播(用接觸過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感染的一般症狀有:發熱、乏力、乾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狀。
目前,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我們了解得還太少。《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一篇社論提出了兩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很有意義的:
第一,要搞清楚病毒人際傳播的程度和病毒感染的臨床症狀範圍。有關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找到了部分答案:根據1月22號之前的數據,每名患者平均能傳給2.2個人,平均每7.4天病例規模增加一倍。
第二,找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宿主。雖然一些研究表明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儲存宿主,但是從過往對SARS和MERS的研究發現,病毒從蝙蝠到人要經過中間宿主才能在人群中獲得穩定的傳播力。
未來,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當下全民一起抗擊疫情才是最重要的,你我絕大多數人是在這場戰役的大後方,而做好防護不被感染、穩定情緒不恐慌就是對前線的最大支持。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週末醫學故事:400年前義大利防疫手冊大公開!比現代人還有防疫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