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高金素梅籲中正紀念堂立碑 讓原住民老鐵工的勞動在歷史留下篇章

匯流新聞網/邱 璽臣 2021.02.15 08:08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吉娃斯.阿麗,即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員高金素梅,她的團隊拍攝了一支影片《用青春綁起文明的老鐵工》,紀錄原住民訴說他們當年北上到台北蓋中正紀念堂的往事。高金素梅呼籲,政府應該在中正紀念堂立碑,讓原住民老鐵工協助興建紀念堂的勞動故事,在歷史上留下篇章。

影片裡播放的是中正紀念堂的工作人員早早就在門口迎接這一群特殊的貴賓,他們是中正紀念堂結構的建造者,也是排灣族人的綁鐵工耆老。高金素梅透露,2019年的夏天,她跟著屏東來義族人的綁鐵工到高雄的工地做了半天的工:「被泰武鄉的綁鐵老前輩們看到了,他們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就約了我們見面。」

她表示那次見面,大家一見如故,老先生們如數家珍地說起了他們攜家帶眷,全村動員北上,在當年還是一片泥濘的台北蓋過廚房、大樓、工廠,還有紀念館的往事:「看著他們回想當年的光彩,我心裡暖暖地有了一種領悟。

高金素梅指出,這些當年代表著台北文明先進的建築,並不只是後來意識形態上你爭我奪的政治工具而已,他們還包含著台灣原住民族兩代的勞動者建造這些文明建築時的辛勞,還有驕傲。「別看中正紀念堂現在美輪美奐,既古典又現代,當年這塊工地完全不是長這個樣子的。」高金素梅說。

影片中,一位原住民婦人回憶:「我以為台北是一個花花世界,那個電視都這樣講,結果我們到台北的時候又在下雨,那個泥巴到這裡耶,到工寮,這個叫做台北嗎?」婦女接著說:「我比較辛苦,我要煮飯給我們的工人,下班還要去菜市場,還要回來煮飯給他們吃,然後白天又要上工。」婦女開玩笑補一句:「晚上還要在工寮加班唱歌。」

一位當年在中正紀念堂工作的領班老人則說:「我跟你講,這個基座是我跟你阿公做的,榮工處的工程師特別叫我來。」他原本是在紙廠上班,可是因為有讀過書,他們要開始做包小料,就是要包工,沒有人會計算鋼筋支數的重量:「一個鋼筋3分、4分鋼筋。幾釐米的鋼筋多少重量,他們不知道,那我知道,那就把我延攬上去,我就辭掉紙廠的工作,那時候紙廠的日薪是250,那麼中正紀念堂一天工資220,你看我不是賠錢?」老人強調,他是為了要配合村莊,因此就北上。

在食堂,高金素梅訪問另一位當年的綁鐵工,該男說他在台北待4年,工作是流動性的,這一個板模做完了,就到別的地方去做,做完了再到別的地方,若有別的老闆在趕工,他們就去支援。至於工作傷害,他表示:「做到50幾歲還在做,膝關節52歲就開刀,因為我們每天背鋼筋。」

高金素梅表示,當年搶早貪黑、奮鬥打拼的族人耆老,現在至少都七十多歲了,他們辛勞了一生,卻沒能有機會回到紀念堂這個地標,瞻仰他們用鋼筋和血汗、紮紮實實綁住過的青春:「於是我們約定,一定要再回去一次。不為遊覽,而是回憶。」因此促成了影片內容的誕生,裡面記錄了與原住民族人的對話,以及參觀紀念堂的過程。

新聞照來源:高金素梅影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蔡壁如嚐苗栗「酸柑茶」讚不絕口 工序繁複有如客家人的硬頸精神!

邱臣遠推薦民眾來基隆吃美食  將落實再製品標示讓民眾安心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