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大附中國小部的屋頂蓋滿了太陽能板,引起學生們探索綠能的興趣。慈小老師搭配五年級自然領域「觀測太陽」、「熱對物質的影響」單元,規劃一系列「太陽的超能力」探索課程,並於去年十一月底搭乘綠能巴士,前往國立東華大學能源推動中心實踐基地參訪,進行太陽能各種發明操作,讓孩子們更認識太陽能如何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進而善用太陽能進行節能創意發明。
慈小教務主任王佩茹表示,慈小重視科學教育,自然團隊積極開發各種探究實作特色課程,去年申請通過教育部「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規劃三至六年級不同的能源主題課程。其中,五年級以「太陽的超能力」為題,了解太陽提供地球光與熱,進而研究太陽光電轉換、光熱轉換的現象,了解太陽是最棒的潔淨能源。在生活中,我們不但要落實節能減碳作為,更要使用再生能源,源源不絕才能守護地球。
活動中,慈小五年級的孩子搭乘花蓮特有的綠能巴士,到東華大學泛太平洋綠能巴士實踐基地參訪。一上車,孩子們充滿疑惑「綠能巴士是把太陽能板裝在車頂上嗎?」、「綠能巴士充電後可以開多久?」透過東華大學白益豪教授解說,學生們了解太陽能光電轉換、儲電的過程,也實際看到各種不同太陽能板的運作,令大家嘖嘖稱奇。
為了讓學生思考太陽能發電如何有效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王佩茹主任帶領余宥節、葉季鋐、賴育慈、徐翊綾,四位小五學生到慈濟精舍附近的佳民村,探訪一位獨居的楊伯伯。當時,老人家裡沒水沒電,只有一小塊的太陽能板,只能提供小燈泡兩個小時的電力,學生們一想到楊伯伯在寒冷的冬天裡,獨自一人忍受黑漆漆的夜晚,實在不忍心。大家開始發想,是否能為伯伯帶來更大的電力?
參與慈濟照顧戶裝太陽能板服務計畫的賴育慈同學表示,一開始大家先去楊伯伯家探訪,研究應該要將太陽能板裝在哪裡?怎麼裝是照光度最好的位置?線路應該怎麼走?大家發現,事情並不如想像般簡單,因為不知道要在哪裡架設較好,楊伯伯家屋頂還有漏洞、漏水的問題。回來之後,同學們跟主任一起討論所有疑問,同時邀東華白益豪教授為大家解答。
在白益豪教授實際指導下,同學們確定好最佳安裝位置、要用什麼材料,還去採購燈泡、電線等材料,大家同心合力組裝完成太陽能板,經過測試它確實可以通電。當同學們將太陽能板送到楊伯伯家中,並為他架設好時,老人家感動的說「你們要認真讀書,這是你們的責任!我沒有錢,但我能做事的時候,也會把握機會,用身體去付出!」。
王佩茹主任說,慈大附小以培育慈悲科技人才為目標,從課程中孩子們理解到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是老天爺對地球的恩賜,很高興可以將課堂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日常生活應用,讓學生了解及研究怎麼裝太陽能板,更感謝楊伯伯讓學生們有見苦知福、學習成長的機會,這是12年課綱科科素養的最佳展現!
(撰文:王佩茹 / 攝影:慈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