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1月28日於新加坡舉辦「建構永續個人化精準醫療體系國際論壇(Building long term sustainable and personalised healthcare systems)」,會中公布第1屆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競賽成果,台灣榮獲亞太區第2名,僅次於新加坡。
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評審嚴謹,由15位跨國主要醫療照護專家主導及評分,透過資料分析評估亞太區11國在實踐個人化醫療上的完善程度,給分指標原則為「對的時間」、「提供量身訂做個人化照護」、「給對的人」。
此次視訊會議中,台灣專家代表為前醫藥品查驗中心執行長、台灣大學藥學系臨床藥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高純琇,她說,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由資訊面、服務面、技術面、政策面等四大面向所組成,總計27項指標。
《經濟學人雜誌》公布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評比,第1名為新加坡,台灣第2名,日本第3,韓國則排第5,中國則是第9名。
為何台灣能贏日本、韓國?高純琇分析,過去台灣醫界數十年所累積的厚實基礎,包括健保資料庫、癌症登記資料庫、臨床試驗資訊整合平台等,這都是非常珍貴的大數據資料,被視為發展精準醫療的雄厚基礎。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理事長李鍾熙透過遠端視訊在論壇公開演講,他說,台灣之所以在這項指標競賽中脫穎而出,關鍵在於我國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健保資料庫、健全癌症登記、完善的電子病歷、優質的醫療服務體系,以及高端的資訊科技產業,這些都是發展精準醫療的先決條件。
高純琇進一步指出,台灣擁有全球頂尖的資訊科技產業,應善用此優勢,積極拓展醫療大數據的整合與應用,以及加速相關法規的調適。
李鍾熙也表相同看法,他建議,政府適度放寬相關法規,讓國內外企業在完善保障個人隱私權的前提下,將個人健康醫療資訊運用於研發與加值應用中。
對此,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說,台灣發展精準醫療產業,目前正處於關鍵時期,希望眾人「眼光都能放遠」,研擬配套措施,讓更多人妥善運用健保大數據。
李伯璋說,台灣健保資料庫為精準醫療研究奠定深厚基礎,這些都是眾多醫界前輩齊心努力的智慧結晶,近日將邀集產官學及法律專家、人權組織,開會討論,希望在擬定配套措施,予以去識別化,適度放寬健保資料庫使用規定。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